投稿

甘肃陇西李氏根在狄道而非陇西县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03-15 09:56:54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姓氏,是人根,是祖先魂,是生命信息注入的载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符号。寻根问祖是人的天性,而寻根的捷径就是追寻的姓氏祖根。海内外陇西李氏后裔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寻根问祖的热潮。陇西李氏的根究竟在哪里?近期,从陇西县的网上看到《李唐的祖籍和郡望》、《寻根敬祖陇西堂》、《李家龙宫》、《李氏文化缘何落户陇西县》的4篇文章,其核心是以今陇西县代替了战国秦汉时期的古陇西郡。1992年6月,陇西县把仁寿山公园集资修建的“大雄宝殿”的匾额拆除后,换成了“陇西堂”,后又把巩昌祖师庙,大兴土木,改建成了“李家龙宫”。以“陇西堂”、“李家龙宫”诱导海内外陇西李氏后裔,到根本不是他们祖根所在地的“陇西堂”、“李家龙宫”寻根问祖。

  多年来,陇西李氏祖籍临洮联谊研究会的志士同仁,经过艰苦努力,认真钻研,深入挖掘,研究、整理、考证,撰写专题,举办展览,专题讲座,出专刊,参加沿海李氏研讨会等,我们认为陇西李氏根在狄道而非今陇西县。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是陇西李氏祖根,其证据有五:

  一、从狄道县、陇西郡及襄武县的建制,证实陇西李氏根在狄道

  1.狄道县建制是在战国时期,《甘肃古代史》记载:“秦厉公三十三年(公元444年),秦伐义渠戎(今泾川以北之庆阳地区),虏其王。至秦献公初立(前384年),兵临渭首、灭狄、貆戎。秦灭此两戎后置貆道、狄道二县”。《甘肃史话》记载:“周安王十八年(前384年),秦献公置狄道县。”这是狄道县建县之始,也是甘肃较早建立的县。狄道县名自战国、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以来,一直沿用,到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名临洮县,至今二千三百九十多年历史,长期以来为郡、州、府、县治所。

  2.陇西郡是甘肃境内最早建立的第一个郡。狄道建县百年后,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在狄道县建立陇西郡。《甘肃史话》载:“陇西,泛指陇山以西的广大地区,战国、秦汉时期指的是以狄道(今临洮)为郡治的陇西郡辖地。公元前280年,秦昭襄王始设陇西郡,郡治就在狄道”。从战国至秦汉的500年,而狄道一直是它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至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陇西郡治迁襄武县,延至唐武德二年(619年)废陇西郡。

  3.汉高祖二年(前205年)置襄武县(即今陇西县,故城址在今城东南5里处)。经三国、晋、隋、唐,至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始设陇西县,从此县名、县治沿用至今。隋代曾出现过陇西县名,且时间短,并不是襄武县改名,而据《陇西县志》记载,北魏改貆道为桓道县,北周改桓道县为内陶县,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将内陶县改为武阳县,开皇十年(590年)又改武阳县为陇西县。陇西县与襄武县同属陇西郡。《甘肃大辞典》记载:“貆道县在今陇西县之南境及武山县北部,县治在今武山县桦林乡附近”。

  因此,从狄道县、陇西郡、襄武县的建制沿革,证实战国秦汉陇西李氏根在陇西郡狄道(今甘肃临洮县),而非今陇西县。

  二、史书文献记载证实陇西李氏根在狄道

  1. 刘昫编著的《旧唐书·卷一·本纪第一》记载:“高祖皇帝姓李氏,讳渊,其先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七代孙也。”魏收编著的《魏书》记载:“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狄道人也”。

  2. 1986年3月,由包启昌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历史教师手册》载:唐高祖(公元566—635年),唐朝开国皇帝,公元618—626年在位。即李渊,字叔德,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一说陇西成纪人,又一说钜鹿郡人。祖李虎,西魏八柱国之一。父李昞,北周安州总管。……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被迫传位,自称太上皇。死后庙号高祖。

  3. 2000年9月,由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李学勤主编,现代出版社、华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谱·李姓卷》载:西晋时期有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甘肃临洮)人。据《魏书》卷99《私署凉王李暠传》记载,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狄道人。是西汉名将李广之后。李和,本名庆和,其先陇西狄道(甘肃临洮)人。

  4. 199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缩印珍藏本《辞海》记载:李暠(351—417年),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建立者。公元400—417年在位,字玄盛,陇西狄道(治今甘肃临洮)人。出身凉州大族。北凉段业时任敦煌太守。天玺二年(400年),自称凉公,建立西凉政权,年号庚子。死后,子歆继位。李冲(450—498年),北魏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字思顺。官至尚书仆射。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建议立三长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里为党,各设一长,代替宗主督护制,检查户籍,征收赋税,以抑豪强多占民户。又建议颁布新的租调制,限制宗主贪污中饱,以增加政府收入。后左孝文帝拟定法律,主持营建洛阳新都的工程。孝文帝南攻萧齐,他又奉命留守,委任甚专。李渊,唐高祖(566—635年)即李渊。唐朝建立者。公元618—626年在位,字叔德。自称西凉李暠后裔,暠远祖出自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迁狄道(今甘肃临洮),故或作成纪人,或作狄道人。

  5、1984年9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姜春芳、石磊总编辑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记载: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唐高祖李渊的次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生于隋开皇十九年(599),卒于唐贞观二十三年(649)。隋代末年,李世民在农民战争的高潮中崛起,逐步统一全国,建立以其父李渊为开国皇帝的李唐王朝。

  6、1984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人类·社会卷》426页载《唐太宗李世民》一文,称:李世民(599—649)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出身贵族,自幼受到严格的贵族教育,勤于习武,喜读兵书。

  7、民国十五年(1926年)丙寅年,张维编著,由陇右乐善书局交和通印书馆排印出版的《甘肃人物志》第一册卷二,帝纪第二.唐:记载“唐高祖,字叔德,故陇西狄道人也。……太宗世民高祖次子也。”卷五:记载“北魏李宝,字怀素,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暠之孙也”。

  8、1988年2月,中共甘肃省委研究室编,崔国权主编,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甘肃省情》记载“李暠(公元351—417年),字玄盛,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创建者。李冲(公元450—498年),字思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

  9、1989年3月,甘肃教育科学研究所编,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甘肃省初级中学试用教材《甘肃历史》记载:西凉是陇西狄道人李暠建立的。后凉末年,他担任敦煌太守。公元400年,他见后凉统治者众叛亲离,无力维持统治,便自称凉公,建都敦煌,历史上叫作西凉。北魏李冲的“三长制”, ……当时,陇西狄道人李冲担任北魏朝廷要职。他向孝文帝建议实行“三长制”。

  10、2000年3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郭方忠、张克复、吕靖华主编的《甘肃大辞典》记载的陇西狄道人有:李暠(351—417年),字玄盛,陇西狄道(今临洮)人。李宝(406—459年),字怀盛,陇西狄道(今临洮)人。李暠之孙。李冲(450—498年),字思顺,陇西狄道(今临洮)人。李宝子。李和(?—582年),本名庆和,陇西狄道(今临洮)人。李英(643—718年),女,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李翱(774—837年),字习之,陇西狄道(今临洮)人。

  11、2007年3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张克复主编的《甘肃史话》记载:李暠建立西凉。李暠(351—417年),字玄盛,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周安王十八年(前384年),秦献公置狄道县。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设陇西郡,郡治所在地就在狄道。秦任命李崇为首任郡守。李崇及其子孙便居住于陇西狄道。李崇即为陇西李氏始祖。李崇之子李瑶为狄道侯,李瑶之子李信为秦大将军、陇西侯。李信之子李超为汉大将军,渔阳太守,李超之子李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众寡不敌,战殁”。“仲翔子李伯考奔父丧,因葬于狄道之东川,遂家焉,世为右州右姓”。伯考之子成纪令李尚,生李广,史称李广为“飞将军”。这一支李氏,因居成纪,又称“成纪李氏”。“成纪李”系“狄道李”之后裔。当时,成纪属陇西郡,统称“陇西李氏”。李仲翔十九世孙李暠建都敦煌,史称“西凉武昭王”。……临洮县城北,曾立有“西凉武昭王故里碑”一块,惜毁于“文革”中。

  12、新出版《定西地区志》载古代立传人物有:李暠(351—417年),字玄盛,陇西郡狄道(今临洮县)人。李冲(450—498年),字思顺,陇西郡狄道(今临洮县)人。李渊(566—635年),字叔德,唐王朝的建立者,尊号神尧大圣大广孝皇帝,祖籍陇西狄道(今临洮县)。西凉国凉武昭王李暠的七代孙。李暠系李仲翔十九世孙。李大亮(585—644年),唐狄道(今临洮县)人。北魏李琰之的曾孙。李延寿(约627—659年前后在世),字遐龄,唐狄道(今临洮县)人。著名史学家。李麟(693—759年),唐宗室李暠之子,太宗李世民从孙,狄道(今临洮县)人。李翱(772—841年),字习之,唐狄道(今临洮县)人。凉武昭王李暠之后,北魏李冲第十代孙。著名散文家、哲学家。古代人物简介有:李歆(?—420年),字士业,西凉末代国君。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宝(406—459年),字素怀,北魏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孙,伯父李歆为沮渠蒙逊所灭,李宝徙于姑臧。李伯尚(473—502年),北魏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仲尚(477—502年),北魏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伯尚弟。李彦(?—524年),字次仲,北魏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韶(454—525年),字元伯,北魏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思穆(约516年前后在世),字叔仁,北魏武始郡狄道(今临洮县)人。李瑾(490—528年),字通谕,李韵二子。北魏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琰之(?—533年),字景珍,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和(?—582年),本名庆和,北朝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安,字玄德,隋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其父李蔚,北周初为朔、燕、恒三州刺史,封爵襄武公,李安少年时善骑射。北周武帝天和初,任右侍上士,袭爵襄武公。李英(643—718年),女,唐狄道(今临洮县)人。其父李道思为交州大都督,会稽郡王,李英系第三女。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被封为金城县主。李袭誉,字茂实,唐狄道(今临洮县)人。李俨(约642—674年左右在世),一作李怀俨,字仲恩,唐狄道(今临洮县)人。同州刺史李袭誉兄子。李则,唐狄道(今临洮县)人。凉武昭王李暠十三代孙。李进,唐狄道(今临洮县)人。官至兵部侍郎。

  13、1991年6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李传永、雷华、李学理主编的《定西史话》记载:李暠(351—417年),是陇西狄道(今临洮南)人。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就是李暠的第七世孙。李冲(450—498年),字思顺,陇西狄道(今临洮)人。其父李宝系西凉李暠之孙。

  14、1994年10月,金枚编著的《历代陇中艺林人物》载:李暠(公元351—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东晋十六国时西凉的建立者。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定西地区临洮县)人。李韶(公元452—524年),字元伯,北朝北魏学者。陇西狄道(今甘肃定西地区临洮县)人。李伯尚(公元473—502年),北朝北魏学者。陇西狄道(今甘肃定西地区临洮县)人。李仲尚(公元477—502年),李伯尚弟,北朝北魏学者。陇西狄道(今甘肃定西地区临洮县)人。李瑾(公元490—528年),字通谕,李韵二子,北朝北魏学者。陇西狄道(今甘肃定西地区临洮县)人。李琰之(?—公元533年),字景珍,一字默蠡,北朝北魏学者。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思穆(约公元516年前后在世),字叔仁,北朝北魏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袭誉(约公元627年前后在世),字茂实,隋唐文史学家。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俨(生卒年不详),一作怀俨,字仲思,唐代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翱(公元772—841年),字习之,唐代著名散文家、哲学家。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朝威(约公元762年前后在世),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公佐(约公元770—850年),字颛蒙,唐代著名传奇小说家。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则(生平事迹失考),唐代书画家。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系凉武昭王李暠十三世孙。李麟(公元692—757年),唐肃宗宰相、学者。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中敏(约公元836年前后在世),字藏之,唐代诗人。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

  15、1996年3月由中共定西地委宣传部、定西地区教育委员会张霞光、黄河笑、牛继清主编的《定西历史人物选编》,1999年11月定西教育学院张霞光、黄河笑主编的《定西历代名人选录》记载陇西狄道人物有:李含(生卒年不详),字世容,西晋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李暠(公元351—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是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的建立者。公元417年3月李暠病死后,李歆继位,称凉公。西凉自李暠至李恂共存在二十一年,被北凉灭。李冲(公元450—498年),字思顺,北魏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为西凉创建者李暠之重孙,北魏镇西大将军、敦煌公李宝之子。李韶(公元452—524年),字元伯,北魏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李韶弟李彦(公元?—524年),李彦弟李虔(公元456—530年),字叔恭,年74岁卒。李安(生卒年不详),字玄德,隋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父李蔚,任于北周,官至朔、燕、恒三州刺史,封爵襄武县公。李渊(公元566—635年),祖籍甘肃临洮,出身于西魏、北周以来的关陇贵族之家,是西凉的建立者李暠七代孙,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虎之孙。李大亮(公元587—644年),唐代临州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北魏度支尚书李琰之的曾孙。李袭志,李袭誉兄弟,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属陇西世族李氏,是李唐王室宗族。李玄道(?—公元630年),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他的祖父李瑾是北魏的著作佐郎,父亲李行之仕隋为都水使者,本人是隋齐王杨暕的属僚。李晟(公元727—793年),字良嚣,唐代陇右临洮(今甘肃省临洮县)人。李愬(公元773—821年),字元直,陇右临洮(今临洮县)人。

  16、2007年3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牛兴民主编的《定西史话》记载:李暠(351—417年),字玄盛,一字大业,小字长生,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他是十六国时西凉政权的建立者,400年—417年在位。李暠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十六世孙,世为西州大族。李冲(450—498年),字思顺,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是北朝北魏大臣,政治改革家。

  17、2007年3月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安邕江主编的《酒泉史话》记载:李暠与西凉国。李暠(351—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原籍陇西狄道(今临洮),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第十六世孙。

  18、2007年3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刘玛莉主编的《天水史话》记载:女中豪杰尹夫人。南北朝时期,河西地区先后出现了五凉政权,五凉即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其中西凉是由狄道李暠建立的。尹夫人,天水冀县(今甘谷县东南)人。知识渊博,能言善辩,做事处世一副男子汉派头。先嫁扶风马姓人家,丈夫去世后,李暠仰慕尹夫人之贤德,还聘作为继室。从此,夫唱妇随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19、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由狄道州知州呼延华国等编纂的《狄道州志》记载秦汉至隋唐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李姓人物,卷之二有李崇、李伯考、李广、李瑶、李信、李含、李冲、李琰之、李彦等。卷之八有李宝、李礼成、李承、李怀仁、李长、李弇、李韶、李元珍、李叔仁、李安、李孝恭等。卷之九有李延实、李产之、李一桂、李琰之、李伯尚、李瑾、李思穆、李茂、李季凯、李晟、李袭志等。卷之十有李暠、李歆、李让、李翻、李恂、李预、李密、李姚、李亮、李重耳、李宜、李辅、李佐、李遵、李柬、李神隽、李蕤、李孚等。烈女有李暠妻辛氏,李暠妻尹氏。

  20、2001年11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临洮县志》载:李暠(公元351—417年),字玄盛,陇西狄道人。是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十六世孙,世为西州大族。李冲(公元450—499年),字思顺,北魏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敦煌公李宝少子,凉武昭王李暠曾孙。李渊(公元566—635年),字叔德,祖籍临洮,西凉武昭王李暠七世孙,西魏八柱国之一李虎之孙,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李昞之子。

  21、2010年1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临洮县志》记载:李崇,字伯佑,生卒年不详,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秦设置陇西郡,郡治狄道,任命李崇为首任郡守。自此,李崇子孙世居狄道。李崇为李氏陇西房始祖。李仲翔,生卒年不详,屡立战功,被汉武帝任命为河东太守、征西将军,率军讨伐素昌(今临洮县)羌族叛乱,在战斗中战殁。将遗体葬于狄道东川(今临洮县龙门镇东二十里铺村),仲翔子伯考料理丧事后,将家安置在墓地附近的槐树里(今东二十铺村槐树社)。李仲翔家族汉墓群至今犹存,1954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延实,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字禧,李冲长。李琰之(?—533年),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字景珍。李大亮(575—634年),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大师(?—628年),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字君威,系凉武昭王李暠第七代孙。李延寿,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字遐龄,系李大师第四子。又载古代临洮李姓著名人物。陇西郡(治狄道)为秦代所建的全国三十六郡之一,是陇西房李氏的祖籍地。主要有秦陇西郡首任郡守李崇、秦大将军李信、西汉征西将军李仲翔、西凉国王李暠、北魏镇西大将军李宝、北魏著名改革家李冲、北魏骠骑大将军李挺、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淮安靖王李寿、书法家李扈、唐初开国名将李孝恭、著名书画家李思训、左卫大将军李大亮、西平郡王李晟、唐昭仪节度使李愬、著名文学家李翱、唐肃宗宰相李麟、明代名臣李东阳等。

  22、2005年11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陈维山主编的《临洮史话》记载:李暠(351—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为汉大将军李仲翔之第十九代孙,十六国时期的西凉政权建立者。李宝(406—459年),字怀素,小字衍孙,北魏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李暠之孙。李冲(450—498年),字思顺,北魏陇西(今临洮)人,为西凉创建者李暠之重孙,北魏镇西大将军、敦煌公李宝之子。李和(?—582年),本名庆和,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李大亮(585—644年),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魏度支尚书李琰之曾孙。李愬(773—821年),字元直,唐代陇右临洮(今临洮县)人,李晟之子。

  2002年10月,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石晶主编的的《走进定西》一书,记载陇西李氏的内容:《旧唐书·高祖本纪》载:高祖“姓李氏,讳渊,其先陇西狄道人也”。《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上)》载,李氏以狄道为其祖籍亦与秦国的历史有关:“李氏出自赢姓”,秦之陇西郡守郑南公李崇,字伯祐,为李氏陇西房始祖。西凉武昭王兴盛皇帝李暠为其二十五世孙。其间历经秦汉至魏晋,故唐皇室“自贯狄道”。唐高祖李渊于武德年间(618年至626年)追封“陇西堂”。唐太宗李世民修《氏族志》,其中规定:“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故陇西郡(相当于今甘肃中部)成为中国李氏的第一郡望,狄道便是李氏的祖籍。

  三、古汉墓遗址证实陇西李氏根在狄道

  1、李仲翔家族墓

  临洮龙门镇东二十里铺汉墓群,是陇西李氏载入正史最早的祖坟。据调查记录和《定西文物概况》资料载,墓群的土冢看到的有八座。最西的一个土冢高3.2米,底径约为10米,顶部和南部被土损失了部分。由此往东约60米处,为第二个土冢,此冢被挖去大部分,残高有3米,底径为10米,由此向南80米,有一个大冢高约8米,底径19米,保存较为完好,顶部垦为耕地。第四个土冢位于旧庄沟西岸,高约3米,底径约12米,保存尚好。有一道土塄,高约3米,长约20米,疑似陵墓围墙。在东峪河北岸崖边,有砖筑拱墓葬,当地称9孔墓。1929年曾出土尚方仙人镜1面和雕刻附兽衔环等纺饰的石墓门几合。

  公元前280年,秦昭王在狄道设陇西郡,从战国至秦汉的五百年间,狄道一直是陇西郡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为首任郡守后,李崇及其子孙便居于陇西狄道。李崇四世孙李仲翔,据《晋书·列传》载:“李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众寡不敌,战殁。仲翔子李伯考奔父丧,因葬于狄道之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北史·序传》载:“仲翔讨叛羌于素昌,一名狄道,仲翔临阵殒命葬狄道之东川,因家焉。”《临洮府志》、《狄道州志》、《甘肃史话》、《定西史话》、《甘肃古迹名胜辞典》、《临洮县志》、《临洮史话》等史籍都有详实记载。据民国甘肃地方志学家张维考证,汉代位列三公者皇帝方可赐给“仙人镜”,时唯仲翔位列三公,故此东二十里铺汉墓群即为汉将军李仲翔家族墓。1954年、1983年、2006年三次被列为甘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汉墓群是史书唯一记载的,是陇西李氏现存最早的祖坟,1996年竖立标志纪念碑。

  2、故西凉武昭王李暠之故里碑及衣冠冢

  李暠(351—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十六国时期的西凉政权建立者,是李仲翔第十九代孙。临洮最早的一位国王,他卒于酒泉,为纪念“凉武昭王”李暠,在县城北建立“西凉武昭王李公讳暠之故里”碑。据当地一名86岁的退休教师张蓁证实,碑文是“西凉武昭王李公讳暠之故里”。而其地址在北稍门外,坊门内约百十公尺处,亦汽车站北面约一百多公尺处,碑在路西,我们知道,李暠卒于酒泉,其墓不在临洮,因其祖籍临洮,故称为“故里”。其碑也只能叫“故里碑”。此碑毁于“文革”中,1996年竖立标志碑。1964年在故里碑东侧二、三百米处,当地群众平田整地时发现一座砖砌古墓,有石门扇,墓室内壁有残存壁画,画的是三匹马拉轿车,车上坐着皇帝模样的人,前后有卫兵数人护卫。据考为李暠的衣冠墓。1996年竖立标志碑。

  3、唐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墓

  在临洮县城西南5公里处西坪山有一座山湾叫“钦王湾”,是李晟之父太子太保唐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陵墓,向北不远一处陵墓是李晟之母代国夫人王氏陵墓。当地群众历来称上王坟和下王坟。世代李晟后裔,清明时节都在上下王坟扫墓,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时结束。在钦王湾山下的车刘家村有一石碑滩,有许多墓碑,其中有“李钦神道碑”,“文革”中被毁,地表文物无存,但荣幸的是山上李钦陵墓尚在。1996年竖立标志碑。

  临洮保护的古汉墓遗址、李暠故里碑和衣冠冢、李钦陵墓,从三处遗址、大量的史志、文献、墓志和地方志资料证实,陇西李氏的根在狄道(今甘肃临洮)。

  四、出土的墓志铭证实陇西李氏根在狄道

  千百年来,各地大量已出土的北魏、隋至唐宗实的墓志铭及墓碑等,目前,我们已搜集到的墓志铭、墓碑有120多块。出土的墓志铭及墓碑等,是历代考古学家、学者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这里列举出李蕤、李彰、李伯钦、李超、李艳华、李媛华、李挺、李世举、李和、李晃 、李思训、李贞、李寿、李凤、李侃侃、李贤、李惟一、李珪、李益、汝南公主(李字)、长乐公主(李丽质)、兰陵长公主(李丽贞)、东平郡李夫人李氏、信安县主李氏及李夫人等25人墓志铭,唐朝列圣之碑,李晟神道碑,都记载着是陇西狄道人。

  北魏《李蕤墓志铭》,全称《魏故假节龙飞将军豫州刺史李简子墓志铭》记载:“君讳蕤,字延实,陇西狄道县都乡和风里人也。”(谥曰“简”。蕤系凉武昭王李暠五世孙)。

  北魏《李彰墓志铭》,全称《魏故通散骑侍郎左将军瀛洲刺史李彰墓志铭》记载:“秦州陇西郡狄道县都乡和风里李彰,年廿二,字子焕。”(李彰系凉武昭王李暠五世孙,墓志铭珍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北魏《李伯钦墓志铭》,全称《魏故国子学生李伯钦墓志铭》记载:“讳伯钦,秦州陇西郡狄道县都乡和风里人也。”(伯钦系凉武昭王李暠五世孙,此墓志2001年出土于河北临漳)。

  北魏《李超墓志铭》,全称《魏故怀令李君墓志铭》记载:“君讳超,字景昇,秦州陇西郡狄道县都乡华风里人也。”“正光五年八月十八日卒于洛阳县之永年里宅时季六十一。”

  北魏《李艳华墓志铭》,全称《魏博陵元公故李夫人墓志铭》记载:“夫人,字艳华,陇西狄道人,武昭王暠之五世孙也。”

  魏《李媛华墓志铭》记载:“讳媛华,陇西狄道县都乡和风里人。”(系李冲之女,武昭王玄孙)。

  东魏《李挺墓志铭》记载:“公讳挺,字神隽,陇西狄道人也。”(挺系凉武昭王李暠四世孙,此墓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隋《李和墓志铭》,全称《大隋使持节上柱国德广郡开国公李氏君之墓志铭》记载:“公讳和,字庆穆,陇西狄道人也。”(隋开皇二年卒于位)。

  隋《李世举墓志铭》,全称《齐瀛洲司马新兴郡守故李府君墓志铭》记载:“君讳□,字世举,陇西狄道人也。”(举系凉武昭王李暠七世孙,此墓志2000年出土于河北临漳)。

  隋《李晃 墓志铭》,全称《隋渭州刺史大将军流江公李君墓志铭》记载:“公讳晃 ,字充颖,陇西狄道人。”(隋开皇十一年八月十八日薨于扬州)。

  唐初四杰之一的杨炯撰文《伯母东平郡夫人李氏墓志铭》记载:“夫人姓李氏,陇西狄道人也。”(东平郡夫人李氏的祖父充颖系凉武昭王李暠五世孙)。

  唐初,大书法家虞世南在贞观十年十一月十六日,为唐太宗之女、汝南公主撰书的《大唐故汝南公主墓志铭》记载:“公主,讳字,陇西狄道人,皇帝之第三女也。”

  唐书法家李邕,撰文并行书的《彭国公李思训墓志铭》记载:“公讳思训,字建,陇西狄道人。”(思训祖父叔良为李渊从弟。此墓志于唐开元八年立在陕西蒲城,碑文宋代拓片珍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越王李贞墓志铭》,全称《唐故太子少保豫州刺史越王墓志铭》记载:“王讳贞,字贞,陇西狄道人也。”(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此墓志1972年9月16日在陕西礼泉县出土,珍藏昭陵博物馆)。

  唐《淮安靖王李寿墓志铭》,全称《大唐故宗正卿右翊卫大将军河北道行台左仆射左武卫大将军玄戈军将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司空公淮安靖王墓志铭》记载:“王讳寿,字神通,陇西狄道人。”(系高祖李渊从弟,此墓志1973年陕西三原县焦村出土,陈列在西安碑林石刻艺术陈列室中厅南数第三的位置)。

  唐《虢庄王李凤墓志铭》,全称《大唐故使持节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上柱国赠司徒扬州大都督虢庄王墓志铭》记载:“王讳凤,字季成,陇西狄道人。”(系高祖李渊第十五子。1973年9月30日在陕西富平县出土)。

  唐《长乐公主李丽质墓志铭》记载:“公主讳丽质,陇西狄道人。”(系唐太宗李世民第五女。此墓志1986年在陕西礼泉县出土,珍藏陕西昭陵博物馆长乐公主馆)。

  唐《大唐故新城长公主墓志铭》记载:“公主讳□,字□,陇西狄道人。”(高祖太武皇帝之孙,太宗文皇帝之女。此墓志《考古与文物》1997年三期刊拓本)。

  唐《大唐故兰陵长公主碑》记载:“公主讳淑。字丽贞。陇西狄道人也。”(系高祖武皇帝之孙,太宗文皇帝之第十九女也。此碑在《全唐文补编》卷一一,第137—138页)。

  唐《李侃侃墓志铭》,全称《唐故左领军卫执戟李公墓志铭》记载:“公讳侃侃,字元光,陇西狄道人也。”(五代祖肇周,高祖庆,祖师福,父释子。侃侃年三十有九,以开元十七年已已载六月暴亡,开元十八年庚午岁十二月二十九日陪葬于河南洛阳北邙山平乐乡先莹之东礼也)

  唐《雍王李贤墓志铭》,全称《大唐故雍王赠章怀太子墓志铭》记载:“太常太子讳贤,字仁,陇西狄道人。”

  唐《李惟一墓志铭》,全称《唐故天平军节度随军将仕郎试左内率府兵曹参军李府君墓志铭. 》记载:“府君讳□,字惟一,其先陇西狄道人。”

  唐《李珪墓志铭》全称《唐故郓州寿张县尉李君墓志铭》记载:“公讳珪,字三复,其先帝颛顼······至裔孙仲翔为汉将军讨逐叛虏死事于陇西狄道,子孙因家焉,迄今为陇西人也,枝联萼缀,代不绝书。”

  唐《信安县主李氏墓志铭》,全称《大唐故信安县主(李氏)元府君(思忠)墓志铭》记载:“县主陇西狄道人。”

  唐《李益墓志铭》,全称《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守礼部尚书致仕上轻车都尉安城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赠太子少师陇西李府君墓志铭》记载:“公讳益,字君虞,陇西地道人,凉武昭王十二代孙也。”(此墓志2008年在河南洛阳偃师出土)。

  唐《李夫人墓志铭》,全称《大唐故李夫人墓志铭》记载:“夫人讳□,陇西狄道人也,”(唐故李夫人墓志铭并序,有盖。总章二年(669年)三月十九日,志高、宽44厘米。二十行,行二十字。正书。盖题篆文“大唐故李夫人墓志铭”9字)。

  《唐朝列圣之碑》载:“……次日仲翔,汉侍御史,河东太守,征西将军,讨叛羌于素昌,战歿,赠太尉,葬陇西狄道东川,因家焉,素昌即狄道也,世为西州右姓。”(此碑原坐落在甘肃省合水县太白乡连家砭村)。

  《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碑文》载:“公讳晟,字良器,其先陇西人,后徙京兆。曾祖嵩,皇岷州刺史。祖思恭,皇洮州刺史,赠幽州大都督。考钦,皇左金吾卫大将军,陇右节度经略副使,赠太子太保。”(碑文为特进爵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晋国公。臣裴度奉敕撰。碑铭现葬于陕西省高陵县一中校园)。

  五、海内外李氏宗亲社团族谱证实陇西李氏根在狄道

  1994年5月,临洮县政协文史委员会首先刊出《陇西李氏根在狄道》,随之陇西李氏祖籍临洮联谊研究会主办《联谊与研究》专刊,经过10多年的研究,通过广泛宣传,加强了同海内外李氏宗亲社团及后裔的广泛联系,交流学习,逐步使海内外李氏宗亲组织和后裔认识到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就是陇西李氏最早的发源地。因此,来临洮寻根敬祖的李氏宗亲组织和后裔逐年增加。2001年8月沈阳李氏李铮兄弟为陇西李氏祖籍地临洮敬赠老子(李耳)石雕像一尊,受到人们的尊崇。同时,通过联谊,全国各地李氏宗亲赠送的《李氏族谱》,至今已收到20余部,非常珍贵,有10多部族谱记载,他们都是陇西李氏的后裔。如:北京李占军主编的《中华李氏名人通鉴》一书,世界社会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对“李姓脉络是正史中明确指为李氏第一人——老子(李耳)开始,老子的后裔‘李崇字伯祐任陇西郡(治狄道)守,为李氏陇西房的始祖.’李崇四世孙李仲翔为西汉河东太守,征西将军,征讨叛乱的羌人,阵亡,追赠太尉,葬狄道东川(今甘肃临洮县龙门镇),其后人以此地为家。”由此证实甘肃临洮就是陇西李氏发祥地。《通鉴》中也收入本会《陇西李氏祖籍地——甘肃临洮》一文。湖南茶陵李德生撰的《陇西李氏“西平堂”先祖源流及其考证》一文载:“今年五月,有心看到《联谊与研究》,得知晟公父母的坟墓在古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而且晟公就在这里出生,并度过他的童年。裴度撰的《李晟碑》也明确说他是陇西狄道人(见《金石萃编》)。原来这里就是我《西平堂》李氏的第一故乡,是《西平堂》的根。”湖北李镜云,李荣德,李庆华撰的《李姓寻根之探讨》一文记载:“基本弄清陇西李氏‘根’在狄道,也就是现甘肃临洮县。”福建省永泰县陇西永泰李氏宗亲会编的《陇西永泰李氏族谱志》已刊载:临洮老子飞升台凤台,李仲翔家族墓群,古槐里,李希平与何裕的书法等照片,李尚德会长的“陇西李氏祖籍狄道,源远流长,光祖耀邦”题词。美国旧金山全美李氏敦宗总公所负责人李振盛,李以展证实,他们的历届年会资料表明,一直承认秦汉陇西郡治狄道是陇西李氏的祖根。福建省永安市李贤主编的《陇西李氏族谱》记载:“其先祖李崇生前是陇西郡狄道的守将……狄道是当时陇西郡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来自陇西的李氏家族枝繁叶茂,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后裔把‘陇西’作为整家族的标志。”广东省广州市宋岭南始祖广州路刺史李安政公暨温氏大夫人古墓管委员会编的《广东李氏安政公谱系》记载:“始祖李安政(夫人温氏)南宋时入粤开基,任广州路刺史,是唐代左金吾卫将军李钦十六世孙,唐西平王李晟十五世孙,后裔子孙分布于广东10多个县,亦有分支外省及海外者。”福建省泉州市李贽学术研究会编的《泉州学林》,刊李少园先生撰写的《陇西衍派》是一篇研究陇西李氏根在狄道,论证专题文章。湖北汉川市李纪才寄《南冈李氏族谱》16册,其族谱第一册彩页刊出陇西李氏祖籍地,临洮的李氏先祖李仲翔家族墓等照片,本会李瑞麟,潘瑞,张祖印,苟惠迪副会长祝贺族谱书法作品照片及李风华兄弟寻根临洮的专题文章。山东泰安李崇高先生于2009年9月来临洮寻根,说:“这次来临,时短意深,首先明确我祖上陇西是“古陇西”临洮,而非现在的陇西县。二是知道临洮自秦汉隋唐至今,边塞重地狄道,不仅是边关,更是文化重地。祖上有李崇、李暠,与我的名字有旁类似之处。也许我有崇尚祖先之预意和寓意。”新疆博尔塔蒙古自治州公安局退休干部李泉寄《精河县李氏宗亲家谱》,记载他的先祖是临洮人。记载陇西李氏房始祖,根在狄道的《族谱》还有湖北广济《李氏宗谱著录》、台湾金门《梧州山前李氏家谱》等,不在一一列举。目前有许多海内外李氏社团和李氏后裔索要“陇西李氏根在狄道”的史料,以便兴修家谱参照。2011年7月,湖南临湘市桃林镇东湖村出版的《李氏祖谱》记载:“临洮‘李氏’祖籍。临洮古狄道,为古陇西郡治,是陇西李氏的发祥地。《旧唐·高祖本纪》载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姓李氏,讳渊,其先陇西狄道人也。故唐皇帝‘自贯狄道’。唐太宗李世民修《氏族志》规定,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故陇西郡成为中国李氏的第一郡望,狄道便是李氏的祖籍地。今临洮县龙门镇的槐树里,就是陇西李氏的祖居地——古称‘槐里’。”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