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焦墨悟道,画家古丰的寻根之旅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李依依 时间/2015-07-30 10:17:56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古丰说,甘肃是他中国焦墨画的新起点,甘肃文化给了他追问古人的冲动。古丰相信,他所期待的答案就潜藏其中。

古丰在创作中。本报资料照片

古丰山水画作品。裴强  摄

有人说古丰善用“计白当黑”,又懂“阴阳学说”,但他自己却说,“我只是用心去和大自然对话,若能‘打’我一棍子,我就更加知足”。这个谨怀淳朴求真之心,探索创作之道者,正是近几年在甘肃掀起“焦墨潮”的山东籍中国焦墨山水画著名画家古丰先生。

古丰说,甘肃是他中国焦墨画的新起点,甘肃文化给了他追问古人的冲动。古丰相信,他所期待的答案就潜藏其中。

千里之外,结缘西北军旅壮烈情怀

“7月22日上午,中国当代著名焦墨山水画家古丰先生现身甘肃文化界人士举办的书法交流会,并在现场挥毫泼墨……”这则消息于次日不同篇幅地见诸于兰州各大主流媒体。

古丰,何许人也?我们不妨将视线转移到2013年3月15日的山东。当日,古丰焦墨山水作品巡展——《山河颂》在家乡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首展开幕。

700余幅书画力作,同堂亮相。既有雄浑浩大的山水巨幅、雅意精致的花鸟小品、颇具禅意的人物画作,又有汪洋恣肆的书法巨制。如此规模,被誉为学者型画家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林晓,亦叹谓,这或许是“世界最大”。

在这次画展中,高4米、长30米、耗时13年完成的长篇巨制焦墨山水画《泰山颂》不仅得到了林晓先生等业界权威人士的青睐,更意外的是该作品还有了一次被天价收藏的机会。

由于古丰当时并未交付作品,于是事情就在时间的大量“留白”里,发生了反转。

7月24日,古丰先生接受访谈,提及此事依然激情澎湃,“当时正赶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二十周年,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一播,我浑身激动,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泰山颂》真正的主人出现了。”

迫不及待地,古丰联系到一位货运司机,1700公里的行程,二人中途只停车休息了两个多小时,马不停蹄地将这幅画送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官兵手中时,古丰被周遭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感染了,一种纯洁而雄伟的民族自豪感通彻全身。

在古丰的微博里,保存着一封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写给山东省人民政府的感谢信:“《泰山颂》气势恢宏、笔意豪放、寓意深刻,与中国航天人九天揽月的精神相对应。”

如此赞誉,出乎古丰的预期。他说“2009年,我第一次来兰州的时候,就感受过部队官兵的热情,但这次……”,说到激动处,古丰竟无语凝噎。

古丰所说的第一次兰州之行,是应朋友之托,在重阳节前夕从山东赶到兰州军区为离退休老干部赠送书画作品并进行文化交流,他书写700幅寿字赠与老红军刘达等老英雄。正是此行,让古丰开始对西北地区的“苍凉雄壮”之美产生了极浓的兴趣。

“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自从踏入兰州这片土地后,我的艺术进入了另一个神秘的隧道。”古丰喜欢用“隧道”这个词来形容他的艺术之旅,这或许又跟林晓先生所说的“艺术家见光(成功)即死”如出一辙。

“如果笔墨能赋予他滋润的话,他就永远待在黑暗的藩篱中。”这既是林晓眼中的古丰,也是试图要与他“天方欲晓式”的图画作别的自我认定中的古丰。

彩陶文化,开启艺术创作又一隧道

古丰,原名张传峰,1966年出生于济南,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传播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画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

就古丰的头衔来说,不免让人揣测为怎么不是美协、书协的成员。就这个问题,古丰若有所思,他说:“相对于归属问题,我可能将太多的心思花在对绘画艺术本身的探索上。”

《美术报》总编辑蔡景富曾经对古丰有这样评价:“有传统根底,有自然灵气,更可贵是有一种正气的人。表现在作品中,这样的画作已难得一见。”

古丰崇尚自然,和其他艺术家一样,喜欢行走,喜欢采风。但他采撷自然风光的方法又是独特的,“我调动所有感官,静静感受天人合一的奥妙,景色在我的脑海中急速翻腾、冲击,直至拍出一朵我想要的浪花。这个内在感悟的过程,靠摄影镜头的机械原理无法解读。”因此,古丰采风极少用到相机甚至速写,在他看来那只是万不得已的应急方案。

“名师出高徒”这个话题,古丰聊起来,滔滔不绝。在他看来,自己是不是高徒,暂且不说,单就自己有幸能结缘四位名师,实属欣慰。

1987年,古丰师从杨耀先生学画。杨耀(原名耀珍),字子虚,自号林泉室主。工山水、花鸟、书法与篆刻,亦能吟诗。担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古丰说,杨耀先生带领他穿过最短的隧道,让他在传统绘画这条路上,少走了弯路。

1990年前后,古丰再拜中国焦墨画领军人物张仃(已故)先生为师。“现在从事焦墨画的人很少,只要肯付出努力,你就会有成绩。如果再能锲而不舍,你会对这个画种做出贡献。”正是张仃先生的这番话,成为日后古丰穿越焦墨画艺术隧道的灯塔。张仃先生的鼓励,让古丰坚定地选择了在美术界看来有些冷门的焦墨画。

古丰说,“我想做个有贡献的人。”朝着这个目标,古丰又先后入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学习,后又拜林晓先生为师从事书画创作与研究。

承众多名师泽被,古丰焦墨画技艺大放异彩,风格独特,自成一派。1989年设计《龙与凤》屏风八套,被钓鱼台国宾馆选用。2008年,其画作《泉声林荫》获文化部当代名家书画艺术大型联合展文化艺术奖。

同时,古丰还有多部作品被收藏。如焦墨山水画作《借得五岳写山河》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巨幅焦墨山水画作《泰山颂》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被永久收藏。《三国演义》万米书法长卷,捐赠北京国旗护卫队。

此番再度来到壮美甘肃,那些灿若星辰的彩陶文化以及富有神秘审美趣味的岩画艺术,让古丰感到了一种深不可测的诱惑,令他不安。他又有了新的灵感,古丰焦墨画创作的另一条隧道已经开启。

追根溯源,寻找远古文明之根

兰州城隍庙和甘肃省博物馆是令古丰开眼的地方。古丰说,“透过彩陶,想象着当时人们的生活劳作场景,内心忍不住有想和古人对话的冲动。”

有人考证,5000年前古人创作彩陶的技法就是焦墨画法。焦墨或可称之为枯笔、渴笔、竭墨。焦墨画是采用干笔浓墨而不借助于水的渗化作用的一种画法,也是一种最古老的画法。

古丰说,当他看到彩陶上柔美的线条,他就知道黄土高原这片土地能给予他多大的能量。山廓、巨石、大树、河道,或浓或淡,和谐自由,线条苍劲又不失温柔。面对这一切,古丰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这里与焦墨山水画的缘起,必定存在着某种隔空的交融。

因此,他希望自己身体力行,践行溯源,来一次真正的文化寻根之旅。

于是,古丰沿着黄河流域、河西走廊一路走访了马家窑、齐家、四坝、辛店、沙井等文化遗址,“当我面对黄沙,呼吸着远古而来的温润,感受着经人类祖先双手烧制的泥坯的温度,它已经愿意伸出一只手臂,带我去往更遥远的过去。越接近,我的作品里越想要表达浪漫的情怀,或者是极端的壮美。”

长达一年多的文化采风,触动古丰的文化元素源源不断。敦煌的壁画、永靖的岩画、魏晋古墓的砖画,哪怕一块很小的图案,古丰都格外虔诚。他说,在大自然中寻找质朴,在大自然中寻找焦墨艺术,古丰把甘肃作为他创作的源泉之地,胡杨林、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在干渴的戈壁滩上,一幅幅天然浑成的自然焦墨成为他艺术的灵感之源。

从闭门造车到将大自然的灵性搬至画面,古丰的创作之路,不断渗入与古人对话的情感,古丰说,“在甘肃这个特定的环境里,我的创作才更加有生命的活力。”

古丰给自己设定下一个远大的目标,既然已经有缘与甘肃的文化有了如此近距离的接触,那不妨让自己走得更远一些,格局做得更大一些,用人生的一个十年,或者两个十年,将中国焦墨山水画做到极致。

“为自然写照为山川呐喊,掀起中国焦墨艺术的龙卷风”这是古丰向这门古老艺术的致敬,也是这个山东汉子为甘肃文化的献礼。或许,也是勿忘恩师初心。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