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重走长征路】威震山丹城 光耀焉支山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齐兴福 时间/2016-10-20 10:13:5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巍巍焉支,杜鹃啼血。80年后的这个初秋,当记者踏上焉支山下的这片土地,轻轻翻阅尘封的史书,那一幕幕感天动地、血雨腥风的战斗画面便扑面而来,枪炮声、喊杀声不绝于耳……

红军在泥泞的草地中前行(油画)沈尧伊

1936年冬,肩负着西征使命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西渡黄河,沿河西走廊一路征战,挺进焉支山下的山丹县城。一个多月里,广大西路军指战员与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国民党马步芳部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页悲壮的历史。

巍巍焉支,杜鹃啼血。80年后的这个初秋,当记者踏上焉支山下的这片土地,轻轻翻阅尘封的史书,那一幕幕感天动地、血雨腥风的战斗画面便扑面而来,枪炮声、喊杀声不绝于耳……

山丹县城西5公里,有一处陡峭的山峦,名曰瞭高山。站在这里,南侧的焉支山依稀可见,山下的县城一览无余。

初秋的山丹大地,葱郁中透着收获的气息。站在古寺身后的山包上极目远眺,县城向东,一条大道在水汽氤氲中若隐若现。古寺钟鸣,洞穿时光,重现历史——

80年前的一个冬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第三十军八十九师的两个团及总部骑兵师正是沿着这条大道,极速行进。他们虽然一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但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这天是1936年11月21日。

一个月前,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奉中央军委指示,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三十军、九军、五军等共2.18万余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由于形势的变化,宁夏战役计划中止。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命令渡河部队组成西路军,向河西走廊进军。在经历景泰、古浪、凉州、永昌等战斗后,第三十军受命直取山丹。

西路军挺进河西走廊后,与国民党马步芳部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伤亡均十分惨重。但西路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令敌人闻风丧胆。当红三十军军长程世才率领的队伍接近山丹县城时,伪保安团闻讯自行解散,伪县长仓皇出逃。西路军未动一枪一炮,占取山丹。红军进入山丹,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11月25日,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率领五军军部及2个团,掩护卫生部、总医院、供给部以及妇女团抵达山丹,接管了山丹防务。

红五军接管山丹防务后,在城区进行了布防,并向各街道派出宣传队,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宣传红军的主张。通过走街串巷的访问,召开群众大会做演讲,两三天后,红军先后在山丹东街、西街、南街、北街、东西关建立了5个苏维埃政权。

各街道苏维埃市政府成立后,红五军政委黄超、妇女抗日先锋团指导员寇积英等人开始筹划成立中华苏维埃山丹县政府。时年12月初,中华苏维埃山丹县政府成立。

红西路军在山丹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是我党在张掖地区最早的红色政权组织,自此,在我党领导下,山丹人民开始了张掖地区最早的有组织的革命活动。

红西路军设在山丹城的被服厂旧址资料图

当时,红军交给县政府及各市政府的任务是发动群众,筹集粮草。红军待人和气,纪律严明,与此前的国民党伪军及马步芳部匪兵有着本质的区别,很快,老百姓纷纷把多余的粮食、衣物拿出了支援红军。皮匠王作仁、张全仁组织群众为红军制作了240多件皮背心,皮袄140多件,皮手套240多双;北街农民毛炳珍送来了20石粮食;妇女们被组织起来,专门给红军赶制毡靴……

一场秋雨,让山丹的早晨有些清凉。县城北部的山坡上,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巍然屹立,纪念碑前方,一排排黑色的方形墓地整齐排列,如同一个即将接受检阅的战斗方队。

安息在这里的,是为山丹革命及建设事业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烈士无名,历史有证。简易的墓穴,简单的墓刻,显然无法描绘80年前这片土地上的那一场场惨烈厮杀。

红西路军进驻山丹后,遭到了国民党马步芳、马步青等西北军阀的重兵围攻。

1936年11月27日,驻扎在山丹县城的红五军第十三师,在师政委谢良和师长李连祥的带领下,奉命袭击驻扎在山丹县城西北二十里堡的敌人。为了确保袭击成功,军部还给他们加配了一个迫击炮连参加这次战斗。

这天夜里,十三师的战士们利用黑夜的掩护,突袭敌军阵地。敌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遭到打击,顿时人喊马叫,陷入一片混乱。敌人摸不清红军的情况,不敢贸然出击,红军借机猛烈攻击。随后,红军从当地一个老乡那里得知,驻二十里堡的敌军不是他们原来掌握的一个团,而是一个骑兵旅。师首长下令再次向敌军阵地进行炮击,并用步枪射击、用机枪扫射,致使敌军伤亡惨重。后半夜,十三师迅速撤回山丹县城。

这次袭敌成功,红军没有任何伤亡,战士们士气很高。前来迎接他们的董振堂军长高兴地说:“你们打了敌人一顿,教训一下也好。以后,再找机会去教训敌人!”

两天后,十三师奉命到西十里堡(今山丹大佛寺附近)占领阵地,阻止敌人向山丹县城进攻。红军刚刚做好战斗准备,敌军的两个骑兵旅、一个步兵旅就气势汹汹地向红军阵地发起进攻。红军将士依靠构筑的工事,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山丹县城东北侧,有一处叫隘门滩的地方。1936年11月30日,敌军马禄两个骑兵旅、马步芳一个骑兵旅、韩起功一个步兵旅、马步青一个山炮营从这里向山丹城东北角发起猛攻。敌人仗着人多势众,气焰十分嚣张,杀气腾腾地向山丹城轮番进攻,董振堂指挥红五军,沉着应战,但由于敌我力量相当悬殊,战斗十分惨烈。

山丹苏维埃北街市政府旧址资料图

此后的二十多天时间里,英勇的红军将士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几乎每天都要迎敌作战,山丹西十里堡、大佛寺、红沟、野猫山、东门等地,战斗一场接着一场。其间,敌人还多次动用战斗机,对红军实施轰炸,但英勇的红五军始终坚守山丹。

1936年12月27日晚,红五军撤出山丹县城,奉命西进。

红西路军在山丹停留了仅仅1个多月,但他们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对于当时地处边塞、贫穷落后的山丹人民来说,犹如黑夜里的一道亮光。战斗期间,山丹群众积极支援红军,大胆为红军作向导、送消息、侦察敌情。

山丹新开村的农民王煜庭在耳闻目睹了红军的纪律和作风之后,感到这是一支时时处处为穷苦人家着想的军队,产生了参加红军的想法。红军西进高台、临泽后,王煜庭秘密联络本村多位农民,前往临泽倪家营子与红军联系。受红军首长指示,王煜庭带着多名红军战士回到新开村发展队伍,随时准备武装起义。

1937年2月25日,数十名农民在新开村的大庙前集结,宣布起义。经商议,起义队伍决定经山丹南部招募群众,由民乐西去临泽与红军会合。很快,队伍发展到了170多人。3月2日早上,起义队伍刚准备吃早饭,却发现已被敌人包围。虽然同行的红军战士以火力掩护起义队伍撤退,但起义未能成功。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生在张掖地区的唯一一次农民起义,它唤醒了沉睡中的山丹人民,更为这片土地播撒下了红色的种子。

山丹全景郭正贤

初秋的山丹南湖公园,垂柳摇曳,碧波荡漾。公园中间,有一处名为“昭文堂”的仿古建筑。山丹红西路军纪念亭就设在这座建筑的一隅。纪念亭的墙上,挂着一幅用木框装裱了的书法作品,上书五个遒劲沧桑的大字:“悲壮的征程”,落款:“徐向前”。

彼时,徐向前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今天,当记者翻阅这位共和国元帅的著作《历史的回顾》一书时,那段历史仍令人心潮澎湃。

走出纪念亭,走过南湖公园,街道两边的钻天白杨如列队的战士,刚毅笔直。街道尽头,一段赤金晚霞,映红了城市的天空——山丹,这座80年前西路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小城,迎来了今年最美的季节。

街道的一处社区内,一场以“红色颂歌”为主题的群众活动正在进行。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红西路军征战河西80周年。4月以来,红色歌曲演唱、文艺晚会、红色影视剧展播、红色文艺作品创作、红色书画摄影征集展览等主题宣传活动在山丹城乡处处上演。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

与此同时,山丹县抢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县内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探索开发红色旅游+生态观光、红色旅游+文化体验、红色旅游+户外拓展、红色旅游+研学实践等项目,红色旅游品牌效应不断提升,红色旅游逐步升温。

铮铮忠骨,光照焉支;不朽功勋,铸就丰碑。80年来,在这片鲜血浸染的红色大地上,西路军将士的艰苦奋斗、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山丹人成长,山丹人民所秉持的敢想敢干、敢为人先、艰苦创业、包容进取的精神品质,与伟大的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一大批山丹人外出创业,成就了许多创业能人。截至2015年,山丹县涌现出资产上亿元者8人、上千万元者50人、上百万元者650人,26人荣获“全国创业之星”、35人获省级“创业带头人”荣誉。

而这座县城的发展脚步也越来越快。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是山丹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间,这片以干旱缺水而著称的土地,减少贫困人口51632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0.64%。

如今,长征精神及其所代表的红色文化已深深根植于山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山丹独有的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更成为这里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