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陇西李家龙宫:渭河之畔李氏宗祠探秘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周言文 刘小雷 时间/2016-12-03 13:41:53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都说“天下李氏出陇西”,陇西是李氏一族的发源地。当地有座李家龙宫,历经近一千四百年一直是全球李氏一族追本溯源的宗祠。宗祠不称“祠”,而名“龙宫”,隐隐散发着睥睨天下的霸气

唐太宗李世民御笔“追本溯源”

李世民御笔“李家龙宫”

子牙楼

登天龙

老子塑像

明代龙宫原貌图壁画

宋代《柳毅传》故事纹饰铜镜

李氏族谱之一

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邑题写的“陇西堂”

李家龙宫南大门

陇西堂

古襄武邑

威远楼

李家龙宫(李氏祠堂)始建于唐初,是唐代宫廷式古建筑群,是天下李氏族人敦宗睦族、祭祀先祖的宗祠,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李家龙宫”而闻名海内外,是研究陇西李氏文化遗址遗迹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性建筑之一,是陇西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古建筑群。

李家龙宫,历经一千四百年,一直是全球李氏一族追本溯源的宗祠

前段时间,在网络上兴起有关于姓氏图腾的帖子,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姓氏所对应的图腾图案。

“赵钱孙李”是宋朝编纂的《百家姓》中,排名前四位的。直至现今,这些都是人口大姓。尤其是“李”姓,在2014年的中国最新版百家姓排行中仅次于王姓,跃居第二。

都说“天下李氏出陇西”,陇西是李氏一族的发源地。当地有座李家龙宫,历经近一千四百年一直是全球李氏一族追本溯源的宗祠。宗祠不称“祠”,而名“龙宫”,隐隐散发着睥睨天下的霸气,12月1日一大早,记者就赶往陇西县一探究竟。

凛冬已至,晨光熹微,我们跳上第一班从兰州发往陇西的火车。列车上居然座无虚席,大多都是南来北往的老乡,衣着朴实却热情健谈。耳边充斥着的乡音,听来无比的亲切。

两个半小时,列车停靠在了陇西车站。一下车,清冽的空气扑面而来,我们不由得紧了紧领口。记者第一眼就看到了站台边立有两尊塑像,一尊是老子李耳,一尊是唐太宗李世民。甚好,直截了当,宣告了这座古城的卓尔不群。

从车站出来,沿着崇文路走。一路沿途的绿化带中,也是一尊尊历史名人的塑像,细细一看,都是李姓先祖。可以看出,李姓与陇西这座古城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

由陇西县委宣传部的贾栋陪同,直奔位于县城巩昌镇的李家龙宫。在这里,陇西李氏文化研究院的李俊福老师和李家龙宫的工作人员何红霞早已等候在此。

李家龙宫亦称李氏宗祠,始建于唐初期公元627年,属唐代宫廷式古建筑群,是天下李氏族人敦宗睦族、祭祀先祖的宗祠,位于陇西县城北关庙儿巷,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李家龙宫”而闻名海内外。

唐朝贞观年间,陇西已成为西北的名城重镇,唐天子重视在李氏发现、繁衍、迁播之地的陇西设立宗祠,意在光显祖宗、威震远方,李世民钦准当地官员大兴土木、兴修殿宇,经数千能工巧匠用三年零三个月的时间苦心营造终于完成。

李家龙宫坐北朝南,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40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占整个县城的三分之一。高大的殿宇和红色宫墙,巍然屹立的南大门上,高悬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的“李家龙宫”四个金色的大字。遒劲凝重,神采飞扬。

称宫者,不但规模大,且规格也高于寺庙,宫内建筑分前、中、后三组,楼阁林立,殿堂巍峨,环境肃穆,颇为壮观。

从南大门进入李家龙宫,由李俊福与何红霞作为向导,我们前往这座已经拥有近一千四百年的李氏宗祠,去寻找关于陇西李氏的过往。

伸着前爪的登天龙的砖雕,立于屋脊之上,但也略带一丝萌态

龙宫院内,红墙绿植,古风醇厚,仿佛独有一片天地。首先去的是李家龙宫的主殿。站在主殿正前方,何红霞让记者首先抬头看看殿宇屋脊上的砖雕。青砖黛瓦,岁月的痕迹好似曾经来过,又好似一切都完好如新。

何红霞说,这些砖雕,是李家龙宫建筑上的精品。且看屋脊正中为一座楼阁式的砖雕,名为子牙楼。关于子牙楼的说法,在《封神榜》一书的结局中有记录:传说姜子牙在封神的时候,每一位神各得其位,当把所有的神位都封完以后,他发现自己却没有了神位,即便如此,他有管众神的神鞭,所以姜子牙一下子跳到殿顶,被称为“塑塔神”。在子牙楼的两边,分别是凤踩牡丹、龙戏莲花、龙凤呈祥,再两边为登天龙和游龙。所谓登天龙,指的就是,龙的爪子朝上,好像要一步登天,是等级最高的龙。看着眼前伸着前爪的登天龙,这倒是记者头一回见到如此造型的砖雕,立于屋脊之上,但也略带一丝萌意。北侧殿的殿角上,是龙的三子嘲讽,它生平好险,一般在殿角最险处,南侧殿的殿角上是龙的舅子鸱吻,它生平好吞。

龙宫主殿屋脊上安放着九兽(龙、凤、狮子、天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引什),要知道,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只有皇宫和太和殿安放十兽,可是在这里,在李家龙宫,屋脊九兽的规制,李家龙宫的地位也由此可见。

李俊福说,关于屋脊之上的雕饰物,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朝代最为有名,一个是秦朝,一个是北宋。现在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李家龙宫的砖雕就出自北宋。砖雕的工艺有两种,一种是镂空,另一种是浮雕。镂空的工艺复杂,浮雕的工艺简单。龙宫主殿屋脊之上的砖雕属于镂空砖雕,从砖雕的一面可以清晰地看见砖雕另一面的景象,前后通透,而且正面和背面的造型不同。

这些千年砖雕,在蓝色天空的掩映下,甚为精美。收回抬头仰望的目光,将视线重新聚焦到了主殿的内景。

主殿亦称玄元宫或老子殿。殿门前悬挂着“追本溯源”匾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御书。昭告天下,李氏大唐的根源在陇西。可是细看这块匾额,记者发现匾额上面的题字,似乎有些不对劲。原来啊,李世民在《氏族志》中御笔“追本溯源”四个字,意为木有本,水有源。匾额上的这四个字,运用了书法中的缺笔、共笔和加笔。缺笔就是“追”字上面少了一撇,共笔是“溯”字的偏旁三点水,上面的一点和右面共享一点,加笔则是落款李世民的“民”字多加了一撇,就像个本字,意思是济世安民,以民为本。

主殿内供奉的是老子李耳的塑像。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同样的,老子是李氏第十代孙。

说到这里,就要追溯一下,李姓的源流。

陇西李氏一支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开创了一个文化兴盛的伟大时代

陇西李氏在历史上共有8次大规模的迁徙。大唐盛世不再,大部分的李氏一族渡江南迁,在现在的福建等沿海省市聚居。然后逐步扩散至东南亚、韩国日本,乃至欧美等国。遍布全球的李氏一族,直到现今,仍有家谱证明他们的族源。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李氏宗亲来到陇西李氏龙宫,认祖归宗。就像龙宫建筑物上大大小小共有一千八百九十九条雕龙,象征十八子李的根深叶茂。

从主殿出来,记者一行来到祖师殿。

殿内供奉着纯阳祖师李琼的塑像。说到李琼,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八仙之一吕洞宾,这一点完全出乎记者的预料,何红霞说,相传吕洞宾向王母娘娘祝寿时,王母问他的身世,吕洞宾自述说,我本是唐朝宗室,姓李名琼,字伯玉。我能遇仙得仙,不是凡俗之辈可比。黄巢起兵,国遭灾难,家逢不幸,便只好抛弃孩子,带着妻子择山洞而居。孩子没有了,只剩下我和妻子两口人,便改姓为吕。住在山洞中,是石洞的客人,故为洞宾。

在祖师殿门前的两侧,左右各有一幅巨型壁画。一幅为唐朝修建李家龙宫,挑大梁的场景。官府、僧侣、百姓热闹的围观,远处还有成群结队的牦牛,从现在的甘南、迭部驮来木材;一幅则是明代修建的龙宫原貌图,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李家龙宫,也称北极宫。

关于这两幅壁画如何保存下来,李俊福说在上世纪60年代,陇西当地文物损毁严重,为了保护这两幅壁画,龙宫的工作人员在壁画上涂抹了一层泥灰。随着时间流逝,泥灰干裂剥落,逐渐露出斑斓的原色,人们才意识到泥灰之下原来有精美的壁画。也正是因为这一层泥灰,壁画得以完好留存。

出了祖师殿,绕道侧院。

这里是九龙殿,又称李世民殿。屋脊上前前后后一共安放了九条雕龙,有且只有龙型的砖雕。李俊福说,主脊上有五条龙,正中是一条盘龙,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其余的四条是游龙,意为“龙游四海,四海升平”,前后人字形的屋脊上有四条飞龙,意为“龙行天下,国泰民安”。飞龙在天,人龙在地。在大殿内供奉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两边的侧殿又叫凤殿。屋脊之上,全是凤凰。内有一座天然龙型的根雕,彰显着皇家宗祠的气派。

李朝威的《柳毅传》故事为纹饰,从文学的角度说明了陇西李氏一族的盛况

穿过前面的殿院,就来到了龙宫的后花园。

据介绍,院内曾有五座假山分别名为普贤崖、文殊岭、白衣岩、接引山、太乙峰。每座假山都建有风格各异的亭台楼阁,掩映在绿荫丛中。假山旁北极池微波涟漪,游鱼戏水,琪花瑶草,点缀其中,此谓之“后五山”。后来,李家龙宫又遭拆毁,被夷为平地。

宋朝时期修复了部分建筑,亦因战火遭毁,元代建筑仅保存了一座,名曰戍边楼。在整座李家龙宫里,所有的建筑均是“人”字型的屋顶,唯独这座戍边楼采用的是卷棚式斜山顶的构造,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圆顶蒙古包。之所以采用这种形式的规制来建筑戍边楼,是因为戍边楼里供奉着飞将军李广,征战沙场,营帐是必不可少的。这座戍边楼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采用了“藏头露尾”的顶梁结构。圆形蒙古包的四角是中国传统古建的翘脚,支撑翘脚的横梁,在室外的一端是龙尾,龙身横穿,在楼阁内部的另一端横梁则是龙首。故此有飞龙“藏头露尾”之说。

在后花园的后方,是现今来自全球的李氏一族捐资新修的陇西堂。主祭堂坐落在十八级台阶上,高悬“陇西堂”巨额金匾,堂内供奉着三皇五帝、皋陶、李利贞、李耳、李昙、李斯、李信、李暠、李广等李氏先祖牌位和唐高祖李渊的画像。每年的李氏祭祖大典就在此举行。

陇西堂的正对面,是一幅巨大的李姓图腾。李姓的图腾,也是李氏的族徽,由虎、木、子三部分组成。右侧是一只虎,代表皋陶玄鸟族的祖先白虎少昊;左侧上为木,是皋陶玄鸟族的图腾;下为子,为鸟卵,意为李氏子子孙孙繁衍不断。

拜别李家龙宫,在龙宫对面的博物馆内,珍藏着大量陇西当地出土的各个年代的文物瑰宝。其中有一件宋代的铜镜,背刻唐代陇西著名作家李朝威的《柳毅传》故事为纹饰,从文学的角度说明了陇西李氏一族的盛况。

冬日里,日头短。

整座陇西城开始渐渐被橘红的暮色浸染。俗语说,陇西有座威远楼,半截戳到天里头。当记者站在威远楼之上,便将整座城都收在了眼底。

呼呼的北风刮过,曾经镇守一方的威远楼,与不远处的李家龙宫遥相呼应。

这座渭河边的古城,深厚的历史底蕴就和渭河水一样,延绵不绝。陇西李氏文化,是其中一朵最为璀璨的浪花。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