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文艺繁花盛开陇原——甘肃省近年来文艺事业发展综述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施秀萍 李满福 时间/2016-12-05 10:30:46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11月25日,一场气氛热烈的全省繁荣和推进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兰州举行。省领导与全省文艺工作者代表敞开心扉、促膝相谈,共议陇原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大计。

“群星璀璨·唱响经典”兰州专场音乐会在甘肃大剧院精彩亮相,敦煌艺术大展在成都引热潮,中国丝绸之路非遗展亮相美国,电视剧《三军大会师》被列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重点影视剧目并将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虽是寒冬季节,甘肃的文艺战线却红红火火,好事连连。

11月25日,一场气氛热烈的全省繁荣和推进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兰州举行。省领导与全省文艺工作者代表敞开心扉、促膝相谈,共议陇原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大计。

陇原的沃土上,春色满园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甘肃文艺工作者奋力拼搏,全省文艺事业获得长足发展。

《娜夜诗选》、叶舟的短篇小说《我的帐篷里有平安》获鲁迅文学奖,弋舟中篇小说《所有路的尽头》获郁达夫小说奖,胡杨、刘政的散文集《大地上的敦煌》《泥阳笔记》获冰心散文奖……文学创作方面,甘肃“小说八骏”“诗歌八骏”“儿童文学八骏”渐成气候,产生了一批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美文佳作,“文学陇军”以昂扬姿态驰骋在全国文学的“跑马场”上;

陇剧《官鹅情歌》《苦乐村官》、秦剧《百合花开》、电影《甘南情歌》等获“五个一工程奖”……影视剧方面,同样喜讯频传,佳音不断;

《河西走廊》《黄土大塬》《凉州会盟》《敦煌伎乐天》……展示我省丰厚历史文化的纪录片频频登陆央视,迈出了纪录片大省建设铿锵有力的步伐;

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歌曲《老百姓的爱》《甘肃老家》、旅游实景演出《又见敦煌》、话剧《天下第一桥》……无论经久不衰的经典剧目,还是新创排的文艺剧目,个个身着“陇原文化”的炫美华服,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舞台上盛装出场,劲刮陇原雄风;

以莫建成、朱衡、边肖、叶舟等为代表的艺术英才不断涌现……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家级、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从第四次文代会召开时的5000多人壮大到现在的1.3万多人。

放眼陇原大地,文艺百花竞相开放,花俏满枝头!

繁花盛开是因为这片热土提供着文艺营养——

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五帝之首轩辕黄帝、周祖不窋和公刘、中医鼻祖岐伯以及秦人先祖、李唐先祖……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开启了华夏文明肇基发轫的历史源流;

汉文化、匈奴文化、契丹文化、西夏文化……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共同绘就了华夏文明多元融合的浩浩长卷;

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伊斯兰文明……世界文明在这里互鉴共荣,见证了华夏文明不羁时空的磅礴气象。

甘肃,这座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宝库,古时孕育了“晚唐七绝第一人”李益、文学家李梦阳、“草圣”张芝、思想家王符和傅玄等文艺大家,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灿烂的一页。今日,又激发全省文艺工作者根植这块文化热土,或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或陇剧藏戏、刻葫芦太平鼓……创造出文艺式样繁多、甘肃特色鲜明、讴歌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

发展的道路上,多轮驱动

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我省文艺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资源条件,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一味“言必古人,艺必古典”,更不能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坐吃山空。

《兰州人家》《兰州老家》《天下第一桥》……兰州还是那座城、百年铁桥还是那座桥,但省话剧院创作的这几部话剧以诙谐的语言、生动的场景和精彩的表演,把兰州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反映得淋漓尽致,艺术性、感染力十足,这是艺术家扎根生活、体验生活结出的丰硕果实;

《官鹅情歌》《麦积圣歌》《西狭长歌》……我省剧作家曹锐依托官鹅沟、麦积山等自然景观和《西狭颂》等人文遗产创作的精品剧目,让甘肃的形象借文艺的调制活色生香起来;

纪录片《河西走廊》以“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为主题,独辟蹊径,在纪录片扎堆的当下,火了起来……

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扎根陇原大地,情系甘肃人民,满怀激情地记录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倾听陇原儿女丰富多彩的心灵律动,书写陇原文化沧桑变迁的灿烂辉煌,创作出众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

在我省文艺事业发展的道路上,省委省政府不仅与全省文艺工作者一道,共同推进文艺事业节节攀升,更是用心搭建起一个个专业化、特色化、普惠化的文化平台。

——抢抓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历史机遇,全力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搭建专业化、国际化、国家级文化战略平台,为全省文艺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自2010年5月启动戏剧大省建设工程以来,歌剧《貂蝉》、秦剧《敦煌恋》、陇剧《古月承华》等优秀剧目如雨后春笋般搬上舞台,并频频摘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白玉兰奖等大奖;眉户剧《女大学生村官》参加全国优秀戏曲展演获得好评,扶贫攻坚题材秦剧《倒水湾》赴北京、陕西、宁夏等地演出110多场,受到广泛赞誉;文艺演出更是遍地开花,5年来,全省原创首演剧目153个,共演出9.2万场。

——自2013年6月实施纪录片大省建设工程以来,先后创作出《河西走廊》《敦煌伎乐天》等多部纪录片,其中获国家级、行业级奖项的纪录片达28个。

——自2014年启动西部影视剧创作工程以来,电影《柴生芳》《甘南情歌》《黄天厚土》、微电影《奔跑的东川》等影片或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或被列为全国重点影视作品,或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剧本中心孵化项目,或登陆央视电影频道,或荣获中国金鸡百花奖优秀剧目奖……我省影视精品创作成绩显著,品牌效益日益明显。

此外,“西风烈·绚丽甘肃”全国创作征集演唱活动、“乡村舞台”建设、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中国西部花儿艺术节、中国通渭书画艺术节、“中国·甘肃文化走进非洲”项目、“张芝奖”和“西狭颂”全国书法大展、甘肃演艺集团惠民演出……重大建设工程和各种活动搭建了众多文化平台,促使我省文艺事业加速发展。

希望的田野上,再攀高峰

2014年10月,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后,甘肃省委常委会立即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要求各级党委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当年11月,省委书记王三运带领有关负责人专门到文化系统,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一一梳理我省文艺事业发展存在的难题。

2015年5月,省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审议通过《中共甘肃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从把握好正确方向、结合好甘肃实际、营造好创作环境、建设好文艺队伍、落实好根本保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今年11月25日,全省繁荣和推进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兰州召开。妙笔生花的作家诗人、造诣精湛的梨园名流、笔走龙蛇的书法名家、技艺高超的丹青妙手、德高望重的文艺前辈、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我省文艺界翘楚纷纷应邀而至。

在座谈会上,王三运和欧阳坚、梁言顺、李慧、夏红民、黄选平等省领导集中倾听文艺工作者的心声,分析我省文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为推动全省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凝心聚力。

王建平、朱衡、叶舟、陆金龙、史百战、王锐、曹锐、李东珅、焦炳坤、苏孝林、彭德明、云宏、金吉泰、马勇等我省文艺工作者或提出建议,或罗列问题,或直言要求。

“人才培养不是小事。解决人才问题要从旧的模式中跳出来,通过一系列柔性的、灵活的人才机制,既突出领军人物这个‘导航仪’,又把牢梯队建设这个‘接力点’;既能引进人才,又能留住人才;既可为我所用,亦可为我所有。”

“‘文艺进校园’是既有益文艺院团发展,又能培育热爱文艺事业人才的‘双赢’活动,花点钱、用些心扶持是非常值得的。”

“对于文艺作品,不仅要扶持精品剧目,还要扶持新创剧目。”

“加大资金扶持、加紧人才培养、加强改革创新、加力扩大影响是当前突出、重要、紧迫的工作。”

——“把握基础与条件,抓好导向与任务,注重传承与创新,强化领导与保障,解决好远近结合、夯实基础、激励机制等问题,奋力推进全省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

或肯定有关建议,或当场答复问题……针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意见和希望,王三运一一作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回复,更结合甘肃实际,提出了明确要求。

座谈会上,无论文艺工作者的肺腑之言,还是省领导的真切答复,无不散发着同心繁荣文艺事业的“合心力”气息。让人不由相信,尽管甘肃文艺实现从“平原”到“高原”、由“高原”到“高峰”的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依靠甘肃这座文化资源宝库,根植陇原这块文化发展热土,陇原人民必将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谱写出我省文艺事业更加灿烂的篇章。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