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大型秦腔贺岁剧《八月十五月儿圆》:温暖人心的记忆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枯川 时间/2017-02-22 13:30:46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2017年新春之际,甘肃秦腔艺术剧院为广大观众献上了一台大型秦腔贺岁剧《八月十五月儿圆》。

《八月十五月儿圆》剧照高星伟

2017年新春之际,甘肃秦腔艺术剧院为广大观众献上了一台大型秦腔贺岁剧《八月十五月儿圆》。这个戏讲述了普通百姓跨越45年时光的人生故事,使观众仿佛回到了几代中国人刻骨铭心的记忆当中。

让我们来细细地品味这个不同寻常的故事,这一份醇厚悠远的亲情:20来岁的农村女子红柳,离开故土来到异乡,被好心的女医生顾雪飞收留在家作了保姆。对她来说这原本是新生活的开始,因为她终于有了一个安定温暖的居所和照料两个孩子的工作。然而一切都在1966年那个大年三十发生了突如其来的变化,女主人离家出走,没有留下分文,没有留下粮票、肉票、副食券等任何一张票据,也没有留下可供查询的任何音讯。这个傻傻的小保姆一下子面临窘境:两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婴儿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家中却没有任何财力物力可以抚养这两个孩子。整个吉祥巷炸开了锅,人人都在关注这件事情,小保姆便这样走到了前台,走进了所有人的视野。全剧就这样将三个15年的时间跨度浓缩在两个多小时的舞台演出,扣人心弦而有条不紊地行进。小保姆最终以自己全部的人生历程为两个孩子“八月”和“十五”,为唐先生和吉祥巷所有的街坊邻里,也为每一个坐在剧场的观众诠释出一个大写的爱。她没有享受过一天属于自己的婚姻和爱情,但却成为一个真正的母亲。

观众看戏,可以欣赏戏剧的艺术之美,包括美丽的舞台人物、悦耳的戏曲唱腔、令人愉悦的整体舞台呈现等,但归根结底,一部真正好的戏剧艺术作品,它的灵魂依然、永远是思想,是它所传达的价值观念。当然,这一切都是艺术家们通过塑造人物来阐述的。这部戏中的女主人公红柳温婉温和、语不惊人,然而她的行动本身比所有的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没有人命令她、要求她必须承担起抚养两个孩子的千斤重担,就连所有的街坊邻居也都认为她完全可以像顾雪飞一样一走了之,甚至她比顾雪飞更有理由这样做,因为她是一个没有城市户口、没有“身份”的保姆。但就是这样一个小保姆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没有离开、没有回避,她义无反顾地带着两个孩子走上了一条前途未卜的艰难之路。全剧的一切起承转合都由此开启和连接,两个多小时的演出过程中,不少观众默默地流泪了,为红柳和两个孩子的命运,也为渐渐充溢在胸中不断升温的真情。

秦腔《八月十五月儿圆》实现了两个回归。一是戏曲的回归,二是人性的回归。前者是指全剧的铺排叙述和舞台的简明呈现都遵循戏曲规律,体现着戏曲的特征。后者是剧中人物那最为普通也最为朴素的美德与口号无关,与运动无关,与经济利益无关,一切都那么自然。这就是人之初心,最本真的爱,毫无杂质掺和,更无利害可言。我们今天总是在说“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历史不光是轰轰烈烈的大人物、大事件构成,它更包含着太多太多小人物的故事。

秦腔《八月十五月儿圆》改编自苏州方言滑稽戏《顾家姆妈》,这是极具眼光的。秦腔艺术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都有深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能使更多的观众从中受益。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推出这部戏,显示出一种记忆的情怀,又是一次全新的创作。编剧王建平是站在自己以往创作高峰之上的又一次提升。就舞台呈现而言,西北人耳熟能详的语言和唱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苏凤丽对人物的准确把握,优秀演员高二强等人的出色表现都令人倍感亲切。甘肃的戏剧艺术也曾遇到过生存困境,但甘肃的艺术家们在精神上从来没有迷失过,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文化自信,所以甘肃的剧作总是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引领全国的戏剧创作潮头。

秦腔《八月十五月儿圆》的创作初衷是基于民族的记忆,时代的记忆,人性的记忆,而它的演出也的确让我们又回到了那温暖人心的记忆当中,愿这记忆如同星星的光芒,永远闪烁在所有人的心中。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