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敦煌壁画中的《福田经变》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枯川 时间/2017-03-08 10:03:46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敦煌莫高窟现存的约45000平方米壁画中,大部分是根据佛教经典转化为图像的“经变画”。这些经变画通常描绘出古人心中的佛国世界和净土胜境,不过也有一些画面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各个时代的现实生活。

莫高窟第296窟《福田经变》局部(北周)文图:敦煌研究院网络中心

莫高窟第296窟《福田经变》局部(北周)文图:敦煌研究院网络中心

敦煌莫高窟现存的约45000平方米壁画中,大部分是根据佛教经典转化为图像的“经变画”。这些经变画通常描绘出古人心中的佛国世界和净土胜境,不过也有一些画面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各个时代的现实生活。敦煌莫高窟第296窟和第302窟的两幅《福田经变》就是这方面的实例。

莫高窟的两幅《福田经变》是根据西晋沙门法立、法矩共译的《佛说诸德福田经》所绘制。福田(功德)思想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特点,也是中国佛教石窟造像兴盛的重要原因。敦煌石窟大多是当地官员世族的“功德窟”,可以说是中国福田思想的产物。

北周第296窟的《福田经变》采用上下并列的横卷式构图,绘有“广施七法”中的五件事。画面左上角是六位赤露上身穿犊鼻裤的工人,正在修建一座两层砖塔。塔上两人砌砖,下面一人和泥,两人送料,中间一人在扬手指挥。下方画面是一座即将完工的小佛堂正在装修,庑殿起脊房顶,砖砌台基,门前有阶陛。房屋前后各有穿着袴褶的画工在专注地作画。屋顶上一泥工正接房下另一泥工用长杆递上来的泥料,这是对“举立佛图、僧房、堂阁”的表现。右侧紧邻的画面上部有一座果园,围墙环绕,树木葱郁,树下三人正在乘凉。这是对“园果浴池,树木清凉”的写照。画面下方是“常施医药,疗治众病”:有一患重病者由二人扶坐,一人正在给病人喂药,身后有人用药臼捣药。南北朝时期,佛教广泛传播,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僧管制度和寺院经济。佛教团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当时已设有“悲田院”、“养病院”等事业机构。敦煌壁画中的《福田经变》为此提供了形象的佐证。

再往右侧的画面表现的是“近道作井,渴乏得饮和安设桥梁,过渡羸弱”。画面上部,路旁有一辆卸辕的骆驼车,人畜都在水井边休息,水井东边画了饮骡马和给骆驼喂药的情节。画面下部,两个头戴帕巾的北周商人,并骑押着满载的驮队正在过桥;桥的另一面迎来一个高鼻深目的西方商人,牵着两峰载重骆驼,领着商队。这一段画面简要生动地描绘出一千三四百年前丝绸之路上的商贸交流情况。

绘制《福田经变》的画师既忠实转译了佛经原意,又直接地表现出北周至隋代时期(公元六世纪)社会生活的生动形象。这种写实的表现手法与唐代以后开始流行的净土题材有着显著的区别。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专栏作者

2013/0811/1376232793882.jpg

枯川认证

枯川

个人专栏
枯川,甘肃文化产业网创始人、主编。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