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兰州九旬老人四世同堂家训:家和万事兴代代传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田玥 时间/2017-03-22 10:26:3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家风是什么?在92岁的老人王增安的家中,家风就是一本家谱和里面记录的家训,它要求后代子孙要谨记家和万事兴,做人要以德为本、以和为贵、以诚信待人,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勤俭持家。

金城王氏家族家训

金城王氏家族家训核心内容:“凡我家子孙,以德为本、以和为贵、以诚信待人、以奋发图强、以艰苦奋斗、以自力更生、以勤俭持家,达到振兴创业为目的”。

家风是什么?在92岁的老人王增安的家中,家风就是一本家谱和里面记录的家训,它要求后代子孙要谨记家和万事兴,做人要以德为本、以和为贵、以诚信待人,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勤俭持家。正是有这样的好家训,王氏家风成了王家一代接一代传承不止的传家宝,也让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拥有了长久的和睦与幸福。

3月19日,在王增安老人的家中,记者见到了一张今年过年时拍摄的全家福,老人的子女及孙辈们围绕在老人周围,全家28口人其乐融融。

王增安老人今年92岁,育有5个子女,大女儿已70岁,最小的儿子也已57岁,最小的第四代、曾孙刚刚百天,四代人跨越了90年的风雨沧桑,如今儿孙满堂,万般幸福。

王增安老人首先向记者讲述了“王”姓的来历,王氏起源于东周灵王时期,由于洪水泛滥,文武百官主张以堵来挡洪水,但是太子姬晋认为疏导才是正确的办法,昏庸的周灵王对姬晋的进谏而怒,废除了其太子的地位,把太子贬到琅琊一带,从此繁衍生息,因姬晋本是王族故而后代沿用为王姓。而兰州的王姓,大多是源自三槐堂,三槐王氏是当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闻名天下,枝繁叶茂。

“原来的家谱在清同治年间因战火而遗失,现在你看到的这本家谱是解放后不久我重修的。”在王增安老人的家中,记者见到了一本封皮为红色的家谱,页面已经泛黄,但字迹清晰可见。在记者翻看家谱的时候,老人向记者讲述了家谱的来历。

老人的高祖父王福生于七里河区柳家营,曾祖父王登甲在同治年间与金城众义士共同抗击土匪时不幸罹难,家中原有的家谱也因为战乱而毁,后在多方查询无果的情况下,遵照父亲王发寿的叮嘱,王增安老人重修了家谱,并将王福作为这一支系的一世祖。民国初年,受战乱及天灾的影响,家中所剩田地典当一空,王增安的父亲王发寿、伯父王发禄决心回家务农以图重振家业,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勤劳务农,并在阿干镇经营了一家煤场,慢慢地家境逐渐好转,亲戚朋友也对王家另眼相看。

然而好景不长,两兄弟之间发生了矛盾,一切家务均受到很大影响,在其他亲戚朋友的劝说下兄弟两人决心分家,自此各立家门,各自营生。然而自分家以后,家境却每况愈下,受分家影响,不久之后王增安的父母就双双去世。临终前,王发寿嘱咐王增安一定要重修家谱,并谨记兄弟阋墙的教训,牢记家和才能万事兴。

记者看到,在家谱中王增安老人这样写道:“悠悠岁月百年弹指,我王氏家族几经兴衰,推其原因不外当家境宽裕时各怀异心,兄弟阋墙导致衰落,此乃历次之沉痛教训,愿我王氏子孙缅怀祖辈兴衰之教训,遵圣贤之教诲,家和万事兴乃永恒不变之真理,教育后代以德处世,以德持家,尊老爱幼,此乃长盛不衰之唯一法则。”

在解放后,王增安于1954年重修了家谱,并将家和万事兴的家训记录在家谱之中。如今的家谱中的家训以“德、孝、和、诚、奋、勤”为核心,其核心内容为以德处世、孝顺父母、诚信待人、努力奋斗、勤俭持家。是王家人安家、持家、兴家、传家、守家的基本要求、行为准则,更是王家人血脉同源的精神纽带,价值图腾。

在家训的影响下,王增安一家每年都要在祖坟举行春秋两季的祭祀活动,其中祭拜先祖,传承家训家风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良好家风家训的影响下,子女及孙辈们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在王增安老人的家庭,孝敬老人是家训最基本的要求。如今,92岁高寿的王增安是全家人最大的牵挂,自从王增安老人的老伴去世后,五个子女每天轮换到老人家中陪伴,或不定期将老人接到各自家中。每到节假日,大家还会聚到老人家中,陪老人聊天、吃饭,大家围坐在一起,场面十分温馨。在以和为贵的家训下,家中的成员无论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遇到矛盾,就算问题不在自己,也会自我检讨、主动化解。

“家训承载着祖辈对我们后辈的殷切希望,家训中提出的以德处世、孝顺父母、诚信待人、努力奋斗、勤俭持家更是留给我们后辈子孙永远的精神财富,激励和教育着我们要不断奋斗、追求,并将其发扬光大。”老人的孙子王健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