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端午香包传承传统民俗特色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夕阳红 时间/2017-05-26 12:37:31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兰州市各大商品市场、超市、街边商户都开始销售各类香包。

 

香包内只有丝绵。 

5月24日,市民在兰州街头香包摊位上挑选喜爱的香包。

每逢端午节,市民有佩戴香包的传统。5月25日,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兰州市各大商品市场、超市、街边商户都开始销售各类香包。记者通过调查走访发现,端午香包文化特色正在逐渐遗失,就连香包制作,都是徒有其表。

A

  现状:购买香包的大多都是老年人

“10年以前还会自己做荷包(即香包),现在手艺都生疏了。”家住长虹嘉园的陈奶奶对记者说道,前几天路过东部市场,刚刚给孙子和孙女一人买了一个香包。

调查中,记者随机询问了十余名中青年人,对于他们来说,仅仅依稀记得小时候父母、祖父母给他们做过的香包,那时候也只是觉得好玩,并不知道端午节佩戴香包是何意。

“香包一般都是做给小孩子的。”家住地矿局家属院的张奶奶不仅没有丢掉制作香包的手艺,而且对佩戴香包文化十分了解,“香包,也叫荷包、香囊。佩戴香包,对于老人来说,为了防病健身;对于小孩来说,则是保健康平安;对于青年男女,曾经也是一种定情信物。”

不过,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中国传统的香包文化已被世人逐渐淡忘。每逢端午节,也很少有家庭将制作、佩戴香包作为庆祝节日的一项习俗。

B

  调查:香包制品都是徒有其表

5月25日,记者走访兰州部分小商品城及超市和街边小摊等处发现,市面上所销售的香包种类繁多,大部分香包内都仅仅装有丝绵,真正装有天然香气香草的香包少之又少。更甚者,一些商户为了促销,将劣质香水喷在香包内。

“平时基本不进货,只有端午节前后,才会进货销售。”在小西湖义乌商贸城,一位商户告诉记者,近几日香包的销售还不错,每天大概能卖出10至20个。通过对香包销售商的询问,香包销售价格一般在5元至20元不等。

当记者询问香包内是否有香草时,几乎所有商户的答案都是“不清楚”,给出的解释也是,他们是从生产厂家进货,具体香包内装的是香草还是其他物品,他们并不了解。

为此,兰州晨报记者分别购买了2个价值为5元和10元的香包,拆开后发现,香包内只有一团白色的丝绵,而并未看到任何香草。“现在香包都是买回去自己喷香水来保持香味的。”一位商户称,装香草香味只能保持10天左右,而喷香水香味可以保持很久。据其讲,一些味道十分香的香包,则是加了香水或者香精粉。价格较高的香包,也不会放很多香草,而是在丝绵中掺很少量的香草。

C

  专家:香包文化逐渐失去特色

“早在3000年前,《诗经》里就有了香包文化。”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一位教授告诉记者,香包是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内装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制成的。香包不仅有益身心健康,而且在古代未成年人叩拜父母必须佩戴香包。

据悉,农历五月五日为阳极之日,又叫中天节,用五色彩线系着一个装满艾草、雄黄和檀香粉末等混合香料的小布袋给小孩挂着,防止毒虫侵扰。

“香包民俗文化,在市场经济中逐渐失去其特色、价值和意义。”该教授指出,香包民俗文化已逐渐走向市场化,在市场竞争中,香包的制作过程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以次充好、设计低俗、染色代替手工刺绣、粗制滥造等问题,导致香包文化失去其艺术特色。尤其在制作过程中,由于追求效率,导致做工不精致、难以凸显当地民俗特色、丢失艺术特色。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