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庆阳宁县创新发展县域经济侧记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宋芳科 时间/2017-11-08 10:14:41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宁县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以“三重三抓”“三实三创”为抓手,按照“实干事、干实事、抓落实”的总要求,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宁县打造“田园综合体”,让庄稼地赚了“风景”钱。这是游客在宁县现代农业观光园采摘苹果。

银西高铁宁县1号隧道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

宁县太昌镇小盘河水库及供水工程项目建设现场。

培育富民产业,在坚持特色明显的传统小杂粮种植的同时,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优质苹果;推进城镇化进程,既抓美丽乡村、重点小城镇建设,又抓县城功能完善和新区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加快县内乡村水电林田路的提升覆盖,推动实施高铁等向外开放通道……今年以来,宁县坚持稳中求进、积极进取的总基调,紧盯全年重点目标任务,实干事、干实事、抓落实,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近年来,宁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新常态下拉动投资增长、扩大经济总量的第一抓手。新近上马的宁县马莲河第二大桥、县城高铁站连接线、县城至政平沿川公路、水泥路肩建设、县城西山森林瞭望塔等项目全面启动、加快实施。至目前,全县已开工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247个,完成投资99.29亿元。

宁县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以“三重三抓”“三实三创”为抓手,按照“实干事、干实事、抓落实”的总要求,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为推进项目建设,宁县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在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重大项目“三个一”包抓责任制,由包项目领导负责,一线办公,查找问题,研究对策,督促加快进度。着眼破解项目建设的资金瓶颈,成立金融服务中心,创办金融超市,吸引县内金融机构集中入驻,全力协调解决抵押、评估、担保等难题,最大限度地放大金融资金的服务效应。同时,积极探索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路子。

为确保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宁县成立招商、推进和落地三个工作组,分别由县级干部担任负责人,进行上门招商,“一对一”服务,确保项目谈得拢、引得来、留得住。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体制机制和平台载体,大力推行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全方位、全天候、多渠道招商引资,定点跟踪,积极洽谈,全程“保姆式”服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争取更多的企业、项目入驻。

创新发展特色产业

时下,走进宁县盘克镇,道路两旁的苹果挂满枝头,浓浓的果香芬芳四溢,一派丰收景象。

宁县盘克镇形赤村农民李万峰以前长年在外打工。看到村里许多农户靠务果走上了致富路,2011年,李万峰不再外出打工,在自家栽了5亩苹果树。如今,5亩果园已经全部挂果。“按照市场价每斤3元计算,每亩地产量1万斤,5亩地的收入就是15万元,效益很好。”李万峰说。

近年来,宁县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以现代化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大力推广“海升苹果”本地化。如今,按照“海升模式”经营果园的群众越来越多。今年,宁县在探索“海升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农企合资”入股的办法,由县里成立的宁县聚农苹果产业资金专业合作社和陕西超越公司在良平和平子建设“海升苹果”园5000亩,带动全县发展“海升苹果”10万亩以上。果园挂果产生效益后,扣除固定资产折旧、运营费用、基地费用等成本后,由公司以净利润按比例分红给宁县聚农苹果产业资金专业合作社,并按果农投入比例分红,预计农户年最低收益率为16.8%。

据统计,宁县现有3.6万名农民长期在果园务工,其中贫困人口1.1万人。缺乏自主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把精准扶贫贷款流转给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等,以资金入股的方式,三年一次性就可以获得7%的分红收入。全县1229户贫困群众,通过这种方式,共流转贷款6145万元,户均分红收入达到10500元。

加快推进全域旅游

秋日时节,在宁县莲花池景区,每天都会有精彩的文艺节目吸引着游客。

10月29日,星期日,一场跨越时空的古老仪式正在精彩上演。歃血、盟誓、祭天……宁县挖掘保护义渠古国文化历史资源,县民俗研究会编排了情景剧《义渠映象》,原始的图腾崇拜,古老的祭祀场景,带给人们独特的人文体验。

近年来,宁县实施文化旅游突围突破战略,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全域旅游理念,着力打造印象义渠全域莲花池生态旅游线。同时,深入挖掘乡村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以印象义渠·莲花池生态旅游景区为模板,积极发展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生态观光园和采摘园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使农村不仅成为特色农产品的供给基地,同时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和城里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今年以来,宁县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亿元。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宁县社会生产总值完成55.8亿元,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11亿元,增长9.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20953元,增长8.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6022元,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58.08亿元。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