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清水非遗:寻常百姓日常生活的再现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马翔 时间/2017-12-06 11:44:56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那些根植于土地的非遗,再现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寄予了他们对俗世生活的美好希冀。本期小陇画报,将带大家走进天水市清水县非遗项目,带领大家感受非遗项目展演《跑驴舞》《清水小曲·绣荷包》《木人摔跤》。

编者按:冯骥才在他的《乡土精神》中写道“不要以为人们在田野大地上只求耕种与温饱,人们更需要坚实有力的精神生活。没人给他们精神,这精神是人们在自己的心灵中创造出来的,并给它穿上民俗民艺美丽的衣衫,用以安慰自己的生命,补偿自己的命运,消解现实强加给自己的苦难,并使生活有滋有味。”那些根植于土地的非遗,以它们特有的形式,再现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寄予了他们对俗世生活的美好希冀。本期小陇画报,将带大家走进天水市清水县非遗项目,带领大家感受非遗项目展演《跑驴舞》《清水小曲·绣荷包》《木人摔跤》。

跑驴舞

“跑驴舞”即表演者以模拟骑犟驴动作为主的一种民间舞蹈。有的地方称之为“犟驴舞”。清水跑驴舞相传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多在春节或赶会时随秧歌队表演,是民间社火的主要组成部分。“跑驴舞”的道具大多是用竹、纸或布扎制而成,“驴”分前后两部分,其腰部留有开孔,下面用布围住,形似真驴。

在过去,清水因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客观条件,使得驴在普通百姓生活中发挥着不可缺的作用,是当地百姓主要的生产、交通工具。“跑驴舞”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清水人对驴这种动物的特殊情感。

“跑驴舞”表演者通常多为女角,表演时演员要把驴形道具系在腰间,上身做骑“驴”状,模拟驴的跑、颠、跳、踢、惊、犟等动作和神态。赶驴人则会根据表演情景,围绕“驴”做出牵、拉、追、拦、打等动作。表演中,骑“驴”者左右奉迎,不时模仿犟驴做出一些滑稽、幽默的动作,活灵活现地表现出犟驴的神态,让观者捧腹大笑。

清水小曲

清水小曲是清水人民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形式。其特征与当地方言紧密结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清水小曲有史可考始于秦汉,形成于明末清初。其曲目极为丰富,内容涉及农村日常生产、生活,以反映农村妇女情爱,追求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者居多,还有一部分以歌颂传统忠义、美德故事为主要内容,叙事完整,情节感人,文学色彩浓厚,极富教化意义。

清水小曲无论是从历史发展,还是从歌词内容来看,它直接反映了清水人民的历史、社会、劳动、风土人情、爱情婚姻和日常生活。是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伴侣,劳动时的助手,是清水人民交流感情,传播知识、娱乐消遣的工具。也是认识清水文化、历史、社会、民风民俗的宝贵资料。

木人摔跤

木人摔跤是清水县群众过年时必演的一项民俗文化活动,木人摔跤源于西汉时期,盛行于明清时期,它是民间社火的一种表演形式。

清水的木人摔跤,是将两个木人着装后固定在木架上,做成摔跤姿势,由一人背负,手穿上一个木人的脚,用脚穿上另一个木人的脚,然后模仿真人的各种摔跤动作。操作时要求同手同脚,步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在腾挪推移间将木人表演的惟妙惟肖,妙趣横生。

早期的木人道具,多以硬木料制做成高40厘米,长60厘米的双人木架,桃木雕刻成人头,再将木人固定在板凳上,装扮成两武士,这种道具背在身上非常重。为了使道具更适合表演,近年清水民间艺人对木人摔跤道具进行了改进,为了使表演者更便于背负,他们将木凳改为木板并辅以钢板,且用海绵等对主体进行包裹。同时,又在木人以手代脚的部位增加了铁块,使其在表演中更加稳妥。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