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皋兰县水阜镇创建全国文明乡镇纪实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宋芳科 时间/2017-12-07 09:40:16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水阜镇总面积256平方公里,现辖7个行政村,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62户15978人。水阜镇文化底蕴深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鼓子”的发源地。

兰州好人百场宣讲走进水阜镇

水阜镇志愿服务周启动仪式上志愿者承诺签字

兰州鼓子之唱好人

国家级文明乡镇水阜镇人民政府

进入餐馆宣传文明餐桌和诚信经营

燕儿坪文化广场农民艺术节演出

水阜镇总面积256平方公里,现辖7个行政村,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62户15978人。水阜镇文化底蕴深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鼓子”的发源地。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捷,位于皋兰县城、兰州市区和兰州新区三角辐射中心,国道109线、水罗公路、兰秦快速通道、兰白高速公路贯通全境。先后被市级评为“园林化单位”“平安乡镇”,2014年7月撤乡建镇,201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乡镇”。现有省级文明村2个、市级文明村2个、县级文明村3个、文明单位3个。

自2015年荣获“省级文明乡镇”以来,镇党委、政府紧扣“富民强镇奔小康”发展主题,以建设幸福美好新水阜为目标,始终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乡镇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重大的德政民心工程来抓,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精神文明深入人心,经济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亮点频出,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文化生活精彩纷呈,乡风民风持续向美向善。

 创新工作机制 文明创建扎实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规划部署。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国文明乡镇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的创建全国文明乡镇领导小组和文明创建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合力创建机制,把全国文明乡镇创建活动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日事议程,坚持每季度一次创建工作形势分析制度、每月一次创建工作督查制度,将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工作纳入全镇“十三五”规划和每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制定具体奖惩措施。每年列支专项经费用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基础工作。切实做到了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

(二)制定工作方案,分解任务到人。对照《全国文明村镇测评体系》,在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订《水阜镇创建全国文明乡镇实施方案》,下发《水阜镇创建全国文明乡镇工作责任清单》,建立“镇科级领导包村、机关干部包村组、村组干部包户”的镇村社三级网格化文明创建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人。

(三)强化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切实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治转提”专项行动为抓手,认真落实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和镇村干部学习制度,开设周四“干部夜校”,深入开展“三个一”活动(每月确定1天党员活动日,每两个月开展1次主题实践活动,每季度开展1次志愿服务活动)和“党建+”品牌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子成员、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示范带动工作作风转变,形成上行下效的正能量。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120余项,全面推行为民服务代理机制,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累计为民代理事项900余件,办结率95%,群众满意率98%以上。

丰富活动载体 文明创建深入人心

在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中,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拓展工作面,丰富创建内容,使文明创建工作成为全民动员、人人参与的有益活动,健全了横向到辖区各单位(学校、企业)、纵向到村组的文明乡镇创建工作网络。按照方案和计划组织开展包村领导和党员干部、驻村帮扶干部结对帮扶有序共建文明村镇活动,目前县级以上文明村覆盖率达到100%。组织开展“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严格按照程序,共评选出五星级文明户283户。积极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活动,大力弘扬和培育优良家训家规家风,以家风促党风,以党风促政风,全力营造向上向善、崇廉尚德的良好氛围。常态化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最美母亲”“最美家庭”等推荐评选活动,共评选表彰“好婆婆、好媳妇”120对、“最美家庭”18户、“最美母亲”12名。开展诚信企业、诚信家庭等创建评比和“诚信在我心,道德伴我行”承诺践诺活动,倡导诚信理念,引导诚信行为。组织开展科学知识、医疗卫生知识、农技知识和防诈骗知识等各类宣传普及活动20多场次,不断提升群众科技素养和道德水平。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全面推进“平安水阜”创建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治安防范网络和民调组织健全,无越级群体性上访现象,无拐卖妇女、儿童、残疾人现象,无黑恶势力。干部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

 开展环境整治 优化美化人居环境

始终把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作为重要抓手强势推进,依托扶贫攻坚和精准脱贫行动,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整合各类项目资源,突出打造生态文明乡镇。投资1400万元,先后建成砂岗、涝池2个省级美丽乡村,老鹳、燕儿坪、砂岗、涝池4个小康村。实施“四大基础工程”建设,即以道路硬化和地坪硬化为主的“通畅”工程,以渠道衬砌、农田水利改造为主的“发展”工程,以人饮工程维护、危房改造、教育设施覆盖、村卫生室维修为主的“保障”工程和以残垣断壁整治、道路沿线净化绿化、陈年垃圾集中清运为主的“净化”工程,全镇道路硬化、砖化率达到95%以上,镇域道路沿线、园区周边、村庄主干道绿化率达80%以上,村庄亮化、通讯、网络、电力、卫生所等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严格落实“社保洁、村收集、镇运转”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紧盯治理农村“十乱”,以国道109、水秦路、水罗路、镇村主干道沿线、文化广场、群众聚集公共区域等重点,每月10日和25日,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和全域无垃圾环境整治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新建卫生厕所330座,在镇村主干道、村社居民点设置大型垃圾箱260个,实现生活垃圾定时定点集中清运和不落地收集,不断优化美化镇容村貌、人居环境。

强化文化建设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狠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基层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镇村两级综合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公共场所设施完善,文明标识明显,管理规范,科普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三年来,共实施文化广场改造提升、乡村舞台示范建设等7个文化体育项目,村级文化广场、乡村舞台、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严格规范乡镇少年宫管理,健全工作制度,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四进”活动。成立秦腔、书画、舞蹈等协会12个,每年精选优秀群众性节目参加县上举办的“农民艺术节”节目展演比赛,乡村舞台日渐活跃,全民健身活动、“一村一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精品活动深入开展。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群众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镇综合文化站联合镇派出所定期开展文化市场大检查活动,有效推进文明村镇创建。

 培育文明风尚 持续美善乡风民风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和“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活动,在主要路口、人口聚集地醒目位置、文化宣传墙、文化广场定期制作、更新公益广告牌、展板600多块,悬挂张贴横幅102条,印发《致全镇广大村民的一封信》6000多份,提高群众知晓率。通过广泛宣传,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为文明创建工作营造了浓厚的社会环境。

(二)发挥模范引领,培育文明乡风。全面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活动,选树方建香、方一顺、白锺龙等道德模范。在镇机关门前及各村展出道德模范宣传展板和善行义举榜8轮次,邀请各级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在镇机关开展宣讲交流活动40余次。积极开展“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好家风带动好民风”等主题活动,各村根据实际完善村规民约,理出乡风文明,推选产生7个村红白理事会成员56人、“乡贤”理事会成员29人,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发挥良好,“乡贤文化”得到培育和发展。通过选树典型,培育乡贤文化,引领文明乡风,在全镇形成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三)推进志愿服务,传播社会正能量。常态化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建设志愿服务阵地、队伍和制度,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各村均有一支以村社干部、党员为主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志愿服务工作蓬勃开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突出活动特色,建立志愿者工作群,截至目前,全镇共登记志愿者近106人,每年都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17年组织全镇志愿者开展“创建全国文明乡镇志愿者在行动”主题活动,累计开展植树护绿、环境保洁、文体健身、法律宣传、政策咨询、健康义诊、无偿献血、便民服务、关爱孤寡老人、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孤困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50多次,传承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开展网络文明进村镇活动,教育引导群众文明上网、文明用网。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