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脱贫攻坚】攻克三县交汇处的“困中之困” ——静宁县四河镇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纪实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18-11-06 18:01:07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静宁本就是六盘山片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的特困县,同时也是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可以说,四河之困,是困中之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四河镇——静宁县两个省列“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静宁本就是六盘山片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的特困县,同时也是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可以说,四河之困,是困中之困。

从立地条件来看,四河镇处于华家岭余脉,山体破碎,沟壑纵横,气候寒旱,年降雨量不足400毫米,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群众广种薄收,靠天吃饭。从地理位置来看,四河镇地处静宁最西端,距离县城40多公里,22个行政村中有10个村和定西市通渭县、白银市会宁县毗邻接壤,属典型的“边边角角”地带,长期以来,广大群众偏于一隅,信息闭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外出务工成了走出大山的最好途径。从贫困状况来看,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12户12702人,经过历届镇党委、政府和全镇各极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贫困人口下降到了目前的1259户4920人,但还有18个村属于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仍然高达22.15%。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坚克难、攻城拨寨的最后阶段,四河镇到底能不能如期脱贫,怎样如期实现脱贫?受到了各方的强烈关注。

毋庸置疑,这是一场毫无退路的硬仗!

这是四河镇历届党委班子和全体干部的共识。改善基础设施,补齐发展短板,增加群众收入,减少贫困人口,按期实现脱贫摘帽——向中央和省市县各级以及全县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做到脱贫路上绝不落一户一人!

“这的的确确是一场输不起、等不得、没退路的硬仗,是一场必须百倍用心、千倍用力、争分夺秒、苦干实干才能攻得下、打得赢的硬仗!”

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全镇上下凝心聚力,抓项目夯基础,抓龙头兴产业,抓作风强保障,抓发展促脱贫,多点开花,齐头并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工作如火如荼,实现“弯道超车”的跨越式发展之势已然形成。

着眼短板,大抓项目,夯实长远发展基础

四河镇发展缓慢,历史欠账大的原因就是它所处区域位置极为偏僻。这个三县交汇处曾是“三不管”的乡镇,道路不通,交通阻塞,落后封闭。生产耕作条件极差,靠天吃饭,却又十年九旱;靠地生活,却又地无三分平。坡陡地之间,没有像样的田间道路,基本以驴驮人挑为主,极大地限制了农业机械的使用,雨雪天气,群众更是难以出行。

2016年,四河镇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县国土部门经过充分规划论证后,积极向上级单位汇报争取支持,决定在四河镇实施万亩土地整理项目。自此,四河镇加快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幕全面拉开,历时三年的土地整理工作,共整修梯田7.5万亩,配套硬化道路110公里,砂化田间道路107公里,全镇基本实现了梯田化。在改造梯田的同时,通畅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全镇油铺和硬化通镇公里2条25公里,硬化乡村道路45公里。结合今年的省列扶贫专项资金,全镇硬化道路总里程达到了29条231公里,覆盖村民小组162个,硬化路通社率达到了92%。有7个村硬化了村内主巷道17公里。

站在四河镇的道路交通图前,四通八达的县际、乡际、村际联网道路,东接甘沟,南通新店、通渭,北连会宁、红寺,打通了农作物运输的多条通道,让四河镇从过去的密闭状态,迅速展现出开放的新姿态。

驱车驶上崇峻的芦湾梁,平坦笔直的水泥硬化路上感觉不到丝毫颠簸,路两侧还加装了安全防护栏。据同行的副镇长席小平介绍,此路将静宁和通渭一分为二,向北延展的方向是会宁县。他自豪地说:“四河现在的路在全县各乡镇来说应该是最好的。”

梯田整理和通村道路建设,使四河的基础设施欠账得到了大幅改善,但政府驻地发展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地体现出来。

镇政府驻地位于深度贫困村四河村,镇区只有一条主街道,年久失修,坑洼不平,车辆难以通行,加之没有排水设施,街道经常堵车、积水。群众常抱怨说:“这么大的个镇,路还不如我们村上的,赶个集得弄一身泥。”

借力改造镇区道路的有利时机,四河镇把昔日视为不利发展的因素——与会宁、通渭接壤的地理位置,变为加强商贸流通的有利条件加以利用,变“三不管”地带为联通三县、汇集三县商贸物流的枢纽重镇,让四河镇成为附近边界群众购物交易的便利市场,通过改善镇区条件,打造宜商宜居的商业洼地,发挥小城镇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引擎作用,带动商贸物流产业和二、三产业发展,助推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基于此规划之上的道路疏通工程和以扩大四河镇政府驻地为核心的小城镇扩容工程被提上议事日程。

要建成商贸交易中心,势必要先打通道路。在打通与通渭、会宁联通道路,实现县际路网贯通同时,镇政府于年初动工建设滨河大道,以滨河大道和镇区主街道为支撑的“四横两纵”路网框架初步形成,将宽阔的河滩地纳入小城镇版图,拓展街道面积,扩大小城镇容量,以“一市场一新区”为核心的镇区扩容建设全面铺开,占地近50亩的四河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可搬迁群众263人入住。

过去的四河镇街道狭窄崎岖,此次配套建设的滨河大道长约3公里,成为扩容工程中一大亮点,为当地群众所赞许欢迎。再过数月,沐浴在春风中的当地群众就能感受到在遍植绿树的滨河大道上散步的惬意。

中心带动,片区组团,优化乡村发展模式

四河镇是一个合并形成的乡镇,镇域面积135平方公里,共有农业人口4825户22190人,人均耕地面积近5亩,土地面积广,群众居住分散,是最明显的特点。全镇175个村民小组,大多分布在山区沟壑地带,群众依山而居,居住分散,垃圾围村、乱搭乱建、乱堆乱占等问题更是加重了外在的落后印象。

如何在短期内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改变村容村貌,培树文明乡风,形成自主发展、竞相发展、赶超发展的良好风尚,成为基础设施改善之后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

再三斟酌讨论下,四河镇提出了“划片分区、中心带动、组团发展、综合治理、挂图作战”的总体思路,即将全镇22个行政村划分为6个片区,每个片区确定一个中心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全域无垃圾治理、人居环境改善、文明乡风建设等方面辐射带动,既抓硬件建设,又抓基层治理,既避免了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又能通过各个突破、抱团发展、逐步推进的方法,最终达到村村有项目、村村有动静、村村有变化的目的。

王河村的小杂粮加工基地,张尤村标准化村级活动场所,田堡、大庄坪等5村7个易地搬迁点,建设四河、豆河、王河、尚寨等4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点,硬化张尤、四河、田堡等7村巷道,续建3个、新建6个村部,新建芦湾村等3处标准化养殖小区,为芦湾村兴修塘坝一座……

2018年的四河镇,因为多点开花的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风生水起,乡村振兴的步伐明显加快,经济增长势头迅猛,社会整体发展形势喜人。

为了全面贯彻“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着眼全局和长远,取得地方发展的全面进步,彰显全面发展的良好效应。四河镇以项目为支撑,大力改善全镇村容村貌,加快新村建设,并通过确定各村清洁人员,指定垃圾集中填埋地点,初步建立起了每月逢九集中清扫的工作机制,镇域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围绕推进移风易俗,镇上提出了“三会七抓”的工作举措,即动员各村组织群众召开好群众参与知情大会、移风易俗宣讲大会、先进典型示范大会,抓好致富技能大培训、政策法规进万家、红白事务亮规则、文明创建树新风、互助帮带同发展、文化活动常开展、强化宣传造氛围。镇上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联合会,引导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民众自觉抵制天价彩礼、大修庙宇等不良风气。在五一、国庆等重要节日命名一批最美庭院示范户、诚实守信示范户、孝老爱亲示范户、共产党员示范户,表彰一批好媳妇、好婆婆、好家风,通过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转变观念,激发活力,提振群众的致富信心和精神面貌。

同时,以党建为统领,全面实施“战斗堡垒、先锋模范、软散整治、典型示范、党建引领”五大工程,大力加强村两委班子和“三个带头人”队伍建设,每年评选表彰一批脱贫攻坚、致富带富、自强自立的先进典型,培育一批种植能手、养殖能手、致富标兵、人居环境整洁示范村社,动员全体干部和困难群众结亲戚,密切干群关系,让群众感受到时时有组织、处处有干部。

镇长薛小田表示,在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抓主抓重、攻坚克难的同时,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同步推进乡村综合治理,有力地提升了脱贫攻坚的整体成效。

培育龙头,联结利益,构建产业发展体系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如何发展增收产业,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产业支撑是重中之重,该镇按照“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的要求和“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靠劳务”的思路,紧紧围绕“牛果劳”三大产业,全力以赴快速培育能够增收的栽桩产业。

四河镇土地面积大,秸杆资源丰富,群众又有传统的养牛基础,但长期以分散养殖为主,家家户户各自为阵,单打独斗,要么形不成规模,要么良种良法的科学养殖技术难以推广,极大地制约着养牛产业的发展壮大。

为了进一步激活农村生产要素、促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该镇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动员各村党组织致富带头人、党员致富带头人、群众致富带头人成立种养殖农民农业专业合作社42个,动员1200多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并由村集体资金入股合作社,带动贫困群众种植饲草玉米2000亩,苦荞、白谷等小杂粮1500亩,随后县上又下拨贫困户发展配股资金465万元。

合作社建成了,最缺的资金也有了,但各合作社的成员毕竟是本地的农民,怎样发展、如何经营也是一筹莫展。谁来承接运营这大量的发展资金,如何真正和贫困户建成利益共同体,成为摆在镇党委、镇政府面前的现实问题。

经过多方排摸了解,全镇还没有一家有实力的企业,外地有实力的企业又嫌弃四河太偏僻、不方便,甚至有一些是冲着“项目”来的!

“求人不如求已!”镇党委书记席鹏举说,正当此时,县上成立了供销集团,各乡镇也相应开始成立基层供销社。“我们依托供销社注册成立了静宁县金牛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开始了边干边探索的艰苦创业之路。”

“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镇产业公司起步运营的生命所在。”据席鹏举介绍,当时,各村党支部组织发动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入社贫困户利用财政扶贫补贴资金入股到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入股到镇产业公司,村集体发展资金、贫困户发展配股资金等直接入股到镇产业公司,统一由镇产业公司负责经营,构建起了“龙头公司+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

目前,公司下设张尤、芦湾、王岔3个养殖基地,依托村级合作社负责日常喂养,为301户无能力养牛的低收入贫困户保底分红,改变了贫困农户有意愿养殖而自身无能力养殖,以及分散养殖抵御风险能力差的状况,提升了效益,增加了收入。

初步运营获得成功后,按照“一元主导、多元增收”的思路,公司又把眼光放在挖掘本地潜力、延长产业链条上,先后建成了饲草分公司和小杂粮加工基地。饲草分公司调供机械,向村级合作社回收饲草玉米,目前已完成饲草青贮780多吨,保证了3处集中养殖区的饲草需求,降低了养殖成本,合作社向村集体按股分红,破解了村集体经济创收难题,同时还低价向周边群众提供饲草服务。

11月2日一大早,王河村新建的小杂粮加工基地上,新上的生产线已顺利安装,并试运行成功后,正式开始加工生产。

据镇产业公司总经理周堆介绍,该加工基地是按照“镇产业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面向全镇群众,侧重贫困户而建办的一家村集体企业,主要以加工洋芋、荞麦、莜麦,生产粉条、小米、豆面等小杂粮为主,在扶持贫困群众的同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为此,王河村支部书记王镇川算了一笔账:“小杂粮加工基地服务周边群众3000多人,仅面粉加工一项收入每年预计可达到8万元左右,既方便了群众的磨面,还能为贫困户分红,为村集体创收,没有‘三变’改革,就没有这样的好事在我们王河落地。”

席鹏举说,公司化运营,风险防范是第一位的。镇产业公司整合全体合作社成立了联合社支部,下设财务部、项目部、机械部、党建部,在各养殖小区和饲草分公司、小杂粮加工基地成立了党小组6个,选派专业人员担任会计,并多次到大型企业学习培训。

产业链上党旗红!产业型党建在四河镇得到了生动实践。“党支部+合作社+养牛+果品+饲草+小杂粮”的“三变”改革模式,实现了贫困户、村集体、合作社的三方共赢的良性发展,为全镇“三变”改革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据了解,四河镇目前果园面积达到3万亩,覆盖率达30%。果品产业坚持“一次扩量、巩固提升、管理增效”的原则,实行镇科级领导干部包园责任制,抓好现有新植幼园的存活巩固。并聘请县林业局专业技术人员和结对帮扶乡镇的“土专家”28名,一边培训果农,一边对全镇5000多亩幼园和初挂果园进行标准化管理,提高了建园水平。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抓手,每年在全镇推广旱作农业5.7万亩,其中全膜马铃薯3.7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万亩,涉及贫困户种植马铃薯1.24万亩,全膜玉米0.88万亩。

劳务产业,始终是四河镇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的快捷产业。该镇建立镇劳务工作站,确定3名干部为镇劳务专干,22个行政村设立劳务工作室,由22名村干部兼任劳务信息员,制作了“四河劳务”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推送劳务信息,加大劳务输转力度和技能培训力度,提高组织化输转程度。帮扶单位华亭煤业集团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今年先后招收两批50多名务工人员,月工资在6000元左右,实现了“输转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

尽锐出战,扎实苦干,锻造脱贫攻坚作风

随着全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等工作的梯次推开,以及脱贫攻坚步伐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扶贫措施和项目资金先后落地,群众对镇党委班子和全体镇村干部的期盼和要求也在日渐提高。家住四河村的李平安,生活条件相对于山区群众要好很多,但他坦言前些年守着家里几亩薄田看不到啥希望,就在干农活的同时兼顾着赶集卖衣服的营生。

“但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家乡发生了以往从未有过的变化。”李平安说,首先老百姓明显地感到镇上干部的作风更加实了,自己明白的事比以前多了,对国家政策的知晓率提高了!特别是各处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景象,大大提振了老百姓的精气神。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度高了,对家乡发展的关注度也提高了。

“良好的干部队伍作风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镇党委书记席鹏举说,在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期,镇上把今年定为镇村干部纪律作风建设年、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年,通过严明的纪律作风,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通过规范基层组织运行,切实发挥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为了拓宽政策畅通传达的渠道,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镇上每个月都会召集各村不同群体的代表直接到镇上参加全镇的工作性会议。比如这次全部是村干部,下次就通知劝导员或者群众代表参会。村上的议事会议也要邀请村监委、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公益性岗位等人员参加。“这样做有利于疏通上情下达渠道,保障广大群众知情权,从而改善干部群众关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据了解,镇上今年先后健全完善了镇党委会议事规则、党建工作月提示制度、镇村联动周例会制度、村级办公定时值守制度、村干部约谈制度、镇村干部管理制度、微信群管理制度、大喇叭管理制度,同时制定了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程序清单和责任清单,通过制度和清单为行为立规,进一步促使各项工作规范运行。

在当前正在推进的秋季造林中,政府面山规划了生态林1200多亩,各村发动群众义务投劳,整修工程,栽植苗木。豆河每天有100多人上山植树,连该村在外地工作的人员,以及学校的老师都来积极参与。村支部书记张堆说,这主要得益于大家的事,民主议,对出工情况,村监委每天公布,大家感到心气更顺了,更加愿意参与村级事务了。

令席鹏举感激地是,面对这么大的压力和重任,联系帮扶四河镇的县长张兴荣一句“你放开手脚,大胆干!”让他非常感动。他心里明白这是一种最大的信任和支持。

镇干部们说,脱贫的任务还很大,但看到领导们一个个亲历亲为,带着大家干,虽然大家累点苦点,但没一个人表现出丝毫懈怠。“我们都铆着一股劲儿,只有认真的干、拼着命的工作,才会觉得心里踏实一些。”镇干部何润雄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四河人民一定能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过上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