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敦煌推出“敦煌南仓古乐历史文化街项目” 清代粮仓将变身旅游景点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19-10-22 10:04:17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稍微了解敦煌的人都知道,敦煌知名的景点,如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阳关、玉门关等都在敦煌城之外,留存在城区内的景点少之又少。然而,在最近举行的敦煌文化旅游发展论坛上,敦煌城区的敦煌清代粮仓被隆重推出,作为“敦煌南仓古乐历史文化街项目”,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敦煌清代粮仓再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保存完整的清代粮仓

保存完整的清代粮仓

粮仓内部

粮仓内部

武国信巡查粮仓

武国信巡查粮仓

稍微了解敦煌的人都知道,敦煌知名的景点,如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阳关、玉门关等都在敦煌城之外,留存在城区内的景点少之又少。然而,在最近举行的敦煌文化旅游发展论坛上,敦煌城区的敦煌清代粮仓被隆重推出,作为“敦煌南仓古乐历史文化街项目”,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敦煌清代粮仓再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1 敦煌南仓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结构最齐全的清代粮仓

敦煌南仓即敦煌清代粮仓,它位于敦煌市沙州夜市南端,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现留存清代粮仓8座,建筑面积1384平方米。8座粮仓大小均相等,平面呈长方形。敦煌南仓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结构最齐全的清代粮仓。1989年,敦煌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敦煌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敦煌南仓”。敦煌南仓对研究敦煌清代仓储建筑形制和布局等具有很高价值。

据了解,因为敦煌南仓周边为敦煌历史文化街区,主体建筑为土木结构平房,这次项目开发建设要与历史街区改造相结合进行。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下,拟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以粮为脉络,展示农耕、农事、农产、农庆文化,以年庆为带动,融入敦煌古乐、古舞,为观众提供多情景体验观赏的文旅融合景点。

2 粮仓始建于乾隆23年历经260多年风雨

10月16日,记者来到敦煌南仓,一进大门就看到几座较大的土木结构房屋。粮库负责人武国信主任对记者说,这就是清代粮仓。从外观上看,这些粮仓与西北农家修建的普通房屋没什么两样,都是“人”字形土坯房,屋顶、墙体全是由黄土、沙石、麦秆和制的泥巴砌成,每一处粮仓的建筑结构呈梯形,下大上小。现在保存下来的粮仓有8座,记者看到,修缮过的粮仓面目一新,一改以前的破旧景象,每一屋内都设置标识牌,系统介绍敦煌清代粮仓的历史和敦煌农业发展情况。屋顶处圆木纵横,全是由口径40厘米左右的圆木搭建而成的,在梁与柱子的连接处没有一钉一铆,是木头与木头之间的阴阳卯连接起来的,俗称“四梁八柱”。虽然经历了260多年的风风雨雨,但整个大梁框架仍然牢固如初。

据介绍,这个粮库始建于乾隆23年,清代时称“田粮处”。这些粮仓建筑时先建框架,然后打墙体。墙基底部是由13层青砖砌成的,然后在墙基上用混合土打墙体,墙体底部达1.4米,顶部宽0.7米,厚约30厘米。粮仓的屋顶用黄土、小石粒、芦苇等物和成泥巴铺盖。由于仓顶上面的小石粒起到了缓和雨水冲刷的作用,几百年来,粮仓屋顶没有大的毁坏,因而未曾有过大的修缮。

3 打造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景点

敦煌清代粮仓是一处历经260多年风雨的古建筑群,尤其可贵的是它保存比较完整,截至2018年7月还在使用中,这在全国都十分罕见。2017年至2018年,文物部门对其专门立项进行了修缮。作为敦煌市区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建筑,对其加以开发,将会丰富游客的参观内容,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也能增加敦煌厚重的文化底蕴。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座清代粮仓至今仍是“养在深闺人不识”,外面的人知道的很少。因此,亟须加以保护开发利用。

按照年代推算,这些粮仓足以成为敦煌乃至全国建筑史上的一项历史遗产。敦煌清代粮仓还是位于敦煌市区的唯一一处保存最为完整、规模较大的人文历史景观,具有独特的参观价值。那么,它能否成为敦煌旅游的又一亮点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敦煌市对敦煌清代粮仓的开发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已会同相关专家进行了实地调研,确定了在确保文物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打造一个全新的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景点,丰富敦煌旅游业态,以满足游客深度文化体验。

2018年7月,最后一批储备粮从敦煌南仓运走后,这座清代粮仓彻底闲了下来,已退休的武国信又被单位返聘回来,成为最后的“守护人”。他现在最操心的,就是看管好这座年代久远的粮仓。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