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张掖积极抢占文化制高点 放大文旅产业发展效益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19-10-25 10:43:52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今年以来,张掖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及十大生态产业专项行动计划,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抢占文化制高点,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张掖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及十大生态产业专项行动计划,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抢占文化制高点,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元至九月份,全市接待游客3717.6万人次,同比增长33.8%,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44.56亿元,同比增长38.6%,“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172.8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4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9.7%和31.3%,增幅持续扩大,提质增效成效明显。

360截图20191025104214002

围绕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多管齐下铸造文化旅游发展“大品牌”

高点定位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高规格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谋划部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导向更加鲜明。创建国际知名旅游品牌,七彩丹霞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任务全面完成,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35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19家,数量全省第一;星级旅游饭店57家,其中四星级饭店15家,数量名列全省第一,完成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478座,旅游服务设施全面完善。河西民俗博览园、屋兰古镇民俗文化村成功入选中国起源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项目,甘州区芦水湾-甘州府城生态旅游景区、肃南县裕固族民俗度假区获准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提升工作全面展开。在CCTV-1、CCTV-新闻频道和甘肃卫视频道投放张掖旅游宣传广告,在兰州西站、兰州火车站设置通廊灯箱广告,认购中国旅游报一期和中川机场廊桥9幅画面广告,每年受众达2.45亿人次;围绕北京、上海、广州和周边省会大都市等重点客源城市开展推介活动10余场次,成功入选国际旅游联合会“最美中国旅游城市”,宣传效应不断放大,力促文化旅游产业全年旺目标。

围绕国家级、省级示范区创建,多措并举集聚产业转型升级“内动力”

一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持续深化文化旅游产业补链延链行动和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丹霞口小镇、喀尔喀小镇等建成并投入运营,金山公园、黑河沙漠胡杨景区等20个重点项目全面推进,1-9月完成投资16.7亿元,占全年83.5%。争取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等17个项目列为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文化旅游子基金储备项目。城北民俗文化村及西关综合市场、荷兰特色风情小镇、滨河酒文化产业园、丝路花海田园综合体等4个总投资36.32亿元项目在兰洽会成功签约。西咸新区海绵空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高卡公园、北京环城旅游发展股份公司合作开发张掖旅游项目、张掖影视基地3个15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工作进展顺利。

二是智慧旅游初见成效。目前,旅游应急指挥平台已完成市指挥中心平台建设部署,平台可实现与各旅游主管部门及景区应急指挥视频会议调度互联互通。行业运行监测平台已完成旅游基础数据库、景区视频监控、游客画像分析、网络舆情监测等十五个模块的部署,平台已具备业务承载能力。已完成全市旅游基础信息在平台的整理与归档,通过对接张掖大佛寺、七彩丹霞、焉支山、山丹大佛寺景区售票系统,已实现对景区游客入园人数的统计分析;旅游企业的营销服务平台已与5家景区签订景区门票线上销售协议,40多家酒店达成平台入驻意向。游客服务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已建设完成,游客可通过平台实现房间预订、景区门票、旅游特产、旅行线路、租车等商品购买及在线咨询等功能。

三是精品演艺节目打造成效显著。《民乐情》《甘州乐舞》完成全省“春绿陇原”展演,《裕固族姑娘就是我》入选“石榴杯”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创排秦腔现代戏《肝胆祁连》,争取年底上演;积极组织拍摄《一个都不能少》等5部影视剧。投资2.4亿元的大型文旅剧《回道张掖》成功上演,与城区的《甘州乐舞》及马蹄寺、文殊寺等重点景区的常态化演艺剧目有效互补,形成大、中、小结合的文旅演艺体系,弥补了文旅演艺体验和夜间旅游短板,游客在张掖旅游的停留时间平均延长1.5小时,消费提升近200元,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围绕激发居民文化旅游消费潜能,多措并举探索扩大文化旅游消费“新模式”

一是搭建文化消费平台,打通供给需求渠道。制定出台全市进一步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工作方案,持续加大与高等学院合作,不断完善文化旅游消费大数据服务平台,引导城镇居民文化旅游消费;每年举办两届夏、冬季文化旅游消费季活动,发行“文化消费惠民电子券”,鼓励城乡居民观光景区、观看电影、文艺演出,购买图书等活动。策划举办首届张掖电商网络年货节、大湖湾旅游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旅游消费主题活动1060余项,发放电子优惠劵54.8万张,核销优惠劵金额195.87万元,参与人数达110.5万人次。

二是量身定制消费模式,全力推进产业再升级。牢固树立“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体育为用、医养为本、科技提质和以产业促消费、以消费带产业”的理念,依托境内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自然禀赋,打破行业产业界线,引导文化消费渗透融合到旅游、体育、医养、科教等各个领域,探索建立了“产业深度融合、事业产业联动、政府惠民补贴、线上线下结合”的文化消费模式。培育登山健身、户外露营、赛马赛车、研学拓展、热气球及低空观光等17个新型旅游项目,文化旅游与体育实现深度融合。丹霞七彩镇等10大特色小镇,万寿街特色旅游文化街区等20多处旅游文化特色街区成为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手绘七彩丹霞系列商品获第14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和第11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文创作品铜奖,全市文化旅游商品达340多个系列。

三是制订优惠政策体系,全面引导文化消费。制定出台黄金19条、重点景区门票优惠政策、旅游包机奖补、旅游专列奖补、组团奖补、研学奖补、滑雪和水上娱乐活动奖补等优惠政策,极大的激发了文旅企业和城乡居民参与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建设工作的热情;先后成立了“试点文化联盟企业协会”“张掖七彩丹霞文化旅游研究会”等27个协会。至目前,试点工作直接拉动文化旅游消费规模达13.4亿元,间接带动社会消费规模达38亿元,分别比试点工作开展前同期增长12.5%、15.3%;文化旅游体育医养融合扩大文化消费模式被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总结,并以要报的形式报原文化部和财政部;试点工作经验先后入围2019年深圳文博会文化消费成果展和2017全国文化消费成果展;七彩丹霞景区夜间游览提升促进夜间经济项目得到文旅部20万元的资金支持。

围绕“乡村振兴”实施“双十双百”示范工程,多点聚力跑出乡村旅游“加速度”

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农村三变”改革,推进张肃公路、张民公路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认真实施“双十双百”乡村旅游示范工程,市县两级安排1亿元以上资金,重点培育以双塔村为代表的“十强乡村旅游示范村、十佳乡村旅游专业村、百个乡村旅游示范点、百家乡村旅游示范户”,探索创新旅游景区带动型等“六种发展形态”,“公司+农户”模式等“五种发展模式”的乡村旅游发展体系,共培育特色旅游村镇12个,星级农家乐(牧家乐)538家。培育省级优秀旅游示范村4个、省级合格旅游示范村5个,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围绕建国70周年,购买公共文化服务117项,演出2600场次,扎实推进文化演艺进旅游村、进景区,形成产品丰富、特色多样的乡村旅游体系,乡村旅游“异军突起”。1-9月全市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350.11万人次,乡村旅游实现综合收入37.3亿元,形态多样、内涵丰富、模式多元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呈现。

围绕旅游标准化建设市场监管首善之区,多方施治优化产业发展“软环境”

立足推进优质旅游发展,深化市场秩序集中整治行动、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和百千万旅游人才培训项目工程,加快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建设。开展专项执法检查12余次,出动执法人员1050人次,检查企业344家,立案查处21家,文化旅游市场秩序持续提升。举办导游讲解员培训班,智慧旅游、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等培训活动7期,参训人员达1500多人次。文化旅游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全市文化旅游企业机构达到2226家。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