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牢记嘱托肩负使命 兰州演绎时代自信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0-01-14 10:20:48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2019年,对于全体兰州人民来说是值得深深铭记的一年。春风乍起的3月,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鼓励大家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60截图20200114101942253

2019年,对于全体兰州人民来说是值得深深铭记的一年。春风乍起的3月,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鼓励大家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盛夏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视察。在兰州,习近平总书记对兰州黄河沿线风景称赞道:“都说江南好,黄河之滨也很美嘛,很舒适。”这些亲切的关怀和鼓励,都成为兰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并激励全市上下奋发努力、砥砺前行,为兰州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而不懈努力。

多维度开花,多元化建设…… 兰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开展主题教育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锤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的有力抓手,牢记嘱托、昂扬奋发、攻坚克难,在建设美丽兰州、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争创佳绩,续写兰州现代化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精致兰州 提升市民获得感

走进这座城市,细细品味,目所能及的是精致;感受到的,则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始终滋润、温暖着你我。

2019年,兰州全面开展了“十大精致项目”创建活动。创建活动的开展切切实实地改变着市容市貌以及市民对兰州的认识,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城市的精致和文明,努力达到“精致兰州”建设“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总体目标。

十大精致项目的创建,面向民生、面向大众、面向社会,精准对接民意民生,内容涵盖小区、街巷、广场、车组、车站、停车场、宾馆以及游园、公厕、市政工程等诸多领域。该项目的实施,致力于优化城市公共设施基础功能,更好地提供人性化、精细化的城市公共服务产品,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获得感。

行走在兰州大街小巷,或是在公交站点、公园展馆甚至小区,你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无怨无悔地为人们传递温暖,带去文明新风,并构筑起文明道德的精神图谱。

随着兰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不断推进,文明的正能量已嵌入市民的心中,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创文”已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并为这座城市不断注入新的精神力量。

招商引资 打造创新创业高地

精致兰州建设已成为兰州广大干部群众营造美丽家园的长远共识。做大做强精致兰州,提升城市整体经济运营能力是重点,招商引资不仅是填补产业短板、优化经济结构的全新动力,更是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市场的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就会更大地释放出来。在兰州市,“两真四有”的招商理念正在拓展延伸。2019年,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全市执行招商引资省外项目607个,到位资金877.51亿元。

2019年以来,全市积极开展多批次、大频率、高密度的招商引资活动,赴外招商450余批次,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47个,签约了万达文旅城、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项目、兰州富力城等三个百亿元大项目,新签约“三个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36个,新引进华侨城集团、富力集团、柳工集团、网易公司等500强企业12家,新增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服务中心3家。

“对兰洽会等重大活动签约项目,兰州深入实施‘五定包抓’责任制,逐个项目明确进度计划,持续推进招商项目全程帮办代办制度,按照项目建设管理团队模式,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截至2019年11月底,第25届兰洽会开工率55.2%,资金到位率达到18.39%。2019年沪浙招商、绿公司年会、药博会、非公经济论坛等省上重大招商活动共签约合同项目24个,签约协议项目14个。目前,雅戈尔时代之星、苏宁小店等16个合同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开工率达到66%以上,协议项目中有7个项目也已开工建设。

便企利民 践行初心使命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一条快捷简单的办事通道和一套有效有序的协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解决社会发展环节中存在的繁复和芜杂。审批多、时限长、程序杂……这些弊端一度是群众到政府部门办理各类事项的最大障碍。兰州市委、市政府以“群众明了、办事便捷”为导向,建立并全面推行了服务承诺“四办四清单”管理制度,群众办事从此按下了“快进键”。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办理清单事项540万件(其中:即收即办占26.7%,当日办结占51.9%,限时办结占20.3%,代办服务占1.1%),群众满意度高达98%。“四办四清单”的典型做法得到了很多部门以及群众的好评,兰州市政务服务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群众明了、办事便捷”为导向,着力深化推行服务承诺“四办四清单”管理制度,形成了“体制→机制→任务→监管”的高效运行机制。

针对群众最揪心的“办事不方便”问题,兰州市推行“四端三线”服务法,一方面采取窗口服务终端、个人电脑终端、手机移动终端、自助服务终端“四端”联合受理,群众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愿选择申报途径,实现老百姓办事“就近办”。全面开展和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建设和开通了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金城办”APP,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审批结果邮政快递免费送达,让群众办事零跑腿。另一方面,在市级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构建了前台综合受理服务线、后台分类办理服务线和全程帮办代办服务线“三线”服务,设立帮办代办窗口,加快推进“全流程服务”。组织成立了50余人的帮办代办队伍,2018年以来,为259个建设项目无偿开展帮办代办服务。

2019年6月6日,中央深改办《改革情况交流》第29期(总第814期)刊发《甘肃兰州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四办四清单”管理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兰州市推行“四办四清单”管理制度的经验做法。

城市宣传营销多点“开花”

对内,精减办事程序,练好内功,推动政令通畅;对外,则要做好城市内涵的宣传营销,这是全面发展的要义。2019年,兰州在成功举办2019新年音乐会、第七届兰州国际鼓文化艺术周暨第八届兰州国际民间艺术周、首届“黄河之滨也很美”音乐节等重点节会的基础上,还先后组织“精致兰州”中国著名作家金城行采风等活动,邀请全国著名作家走进兰州,感受金城的秀美风韵,见证70年来兰州的沧桑巨变。同时,通过脍炙人口的美文,记录和传承兰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让兰州深沉的大美品格更加立体,让兰州唯美的夜色更加夺目绚丽。

在此基础上,加快兰州文化“走出去”步伐,先后赴俄罗斯奔萨、白俄罗斯明斯克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兰州画院13名画家全年共创作国画、油画作品538幅。

持续加强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2019年,兰州确定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76个。其中,续建项目56个、新建项目20个。已完成投资49.9亿元。兰州老街项目完成主体建设;华夏文化展示中心演出工程完工并投入运营;树屏丹霞景区一期项目开工建设;兰州万达城展示中心建成开放。

经过多年的建设,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已绿树成荫,鲜花簇拥,成为兰州大众文化的标志,也成为兰州人骄傲的精神家园。目前,百里黄河风情线从东到西已经有霍去病西征雕塑、水车博览园、黄河母亲雕塑、龙源、生命之源、华夏人文始祖园等,这些文化景观为兰州增色不少。

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11月,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7758.7万人次,同比增长22.2%;实现旅游总收入700.2亿元,同比增长23.9%。全市文化旅游市场呈增长态势,游客“井喷式”增长,出现了“一票难求”“一房难求”的火热局面。据《2019年中国避暑旅游预测报告》显示,兰州已成为中国十大“最火”避暑地。

文化自信全面提升

文化自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涵。2019年,本土影视创作方面精品不断,佳作频现,在满满的文化自信中创出了“中国电影·兰州制造”的响亮旗号。2019年9月16日开始,由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兰州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出品的四集纪录片《金城兰州2》亮相央视电影频道,并陆续登陆全国12个电视频道,引起了全国观众的强烈反响。2019年11月22日下午,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者表彰仪式在厦门举行,兰州纪录电影《踢球吧孩子》喜捧最佳纪录片提名奖奖杯。这也是甘肃纪录电影首次获得金鸡奖这一国家级电影专业奖提名。

可以说,如今的本土电影已经带着西部泥土独有的清香,携“中国电影·兰州制造”的文化自信吹遍了省内外。就如同省文联副主席汪小平说的一句话:“精致的城市要有精致的人和理念,兰州这个城市不缺乏文化,也不缺乏优秀作品。”在推动文化创作蓬勃发展的道路上,挖掘这片热土,讲好兰州故事至关重要。

文体同源。兰州市的体育事业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在场馆建设这块发展短板上,随着2019年7月27日兰州奥体中心的奠基开建使之得以缓解,也为兰州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助力。

据了解,兰州市奥体中心项目总用地面积515989.30平方米,总投资54.14亿元,采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设运营。而除了兰州奥体中心的开建外,省属的一些体育场馆也纷纷开工建设或改造。其中位于新区的甘肃体育馆已于日前通过验收,位于东方红广场的兰州体育馆也已经开始进行改造。最值得一提的是为甘肃体育服务了60多年的七里河体育场已于2019年11月18日奠基开建,项目总建筑面积9.38万平方米,总投资概算约5.8亿元,可容纳观众约2.4万人,预计于2022年6月建设完成,新体育场将按照举办国际足球赛事标准建设。相信随着更多体育场馆的兴建,我省的体育事业发展将更上一层楼。

脱贫攻坚 让美丽乡村更美丽

在向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行的过程中,城市形象越来越精致,经济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但整体发展和上升,还需要啃下脱贫这块“硬骨头”。

2019年,兰州市精准推进各项扶贫政策落地。同时,足额落实财政投入政策,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和兜底保障等方面,全力保障扶贫资金投入,全面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其中,兜底保障方面,农村一、二类低保对象月保障标准分别由310元、292元提高至335元、318元;农村特困救助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5155元提高至5226元。截至2019年12月上旬,全市扶贫资金投入达到12.87亿元。

兰州聚焦短板弱项,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筛查冲刺清零行动。到2018年10月底,义务教育、安全住房、健康扶贫、兜底保障、饮水安全、易地搬迁等方面筛查出的问题全部得到整改。

“六大”特色产业和“五小”产业,建立完善蔬菜、百合、玫瑰、药材、肉羊、生猪、肉牛等产业联盟,加快构筑扶贫产业体系。全市种植蔬菜80.5万亩、马铃薯33万亩、中药材13.78万亩,养殖肉羊90.43万只、牛4.36万头。目前,全市已开办21种政策性农业保险,2019年市级补贴资金达到2579.59万元,参加农业保险的建档立卡户达到1万户3.9万人,有效保障了贫困户收入。

近年来,全市上下凝聚出磅礴的脱贫攻坚合力。2018年兰州实现了贫困村脱贫退出、所有贫困区县实现了脱贫摘帽。2019年,兰州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全市固强补弱冲刺清零筛查行动工作为重点,提高脱贫质量,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全市有3626户10549人达到贫困退出标准,剩余1277户3921人,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9年初的1.22%下降到0.32%。

地铁开通 城市交通立体化

2019年6月23日上午9时,作为兰州城建史上投资规模最大、施工周期最紧、协调解决问题最多的“一号工程”——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经过2万多名建设者5年多的艰苦奋战,全线开通试运营,标志着兰州正式进入“立体交通时代”。

在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试运行的近半年里,城市公交线路结合运行实际也得到了不断优化。据统计,截至目前,已调整9条地面公交线路布局走向。调整优化后,地面公交减少与轨道交通重复系数较高的11条平行型线路的发车台次,使东西向主干道常规公交车高峰小时断面流量由524辆减少到424辆(双向)、高峰减少发车频率19%,并将减少车辆运力补充至城市周边运力薄弱地区的17条,让城市主干道更通畅,周边乘客出行更加便捷。另外,市交通委重新调整了28条公交线路运营计划,综合提升公交线网服务水平,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网络的“鱼骨形”复合公共交通体系。

兰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实现或经历着惊艳的嬗变。未来,兰州将按照都会标准和精致理念全面推进城市立体化建设,将黄河之滨这个美丽城市建设成富饶、和谐、文明、通畅的“西部明珠”。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