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游客热捧“云游敦煌”十天用户过百万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李超 时间/2020-03-19 10:30:36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新冠疫情期间,上千家文博机构都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线上游”,极大地满足了游客禁足在家心向往之的当下需求。

新冠疫情期间,上千家文博机构都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线上游”,极大地满足了游客禁足在家心向往之的当下需求。其中,由敦煌研究院和腾讯联合推出的“云游敦煌”成为了体验最佳的一种,上线十天独立访问用户就超过了100万人,相当于2015年敦煌的全年线下接待量。

动动指尖感受千年敦煌文化之美

新冠疫情在整个冬天都将全国各地的游客拒之于包括敦煌莫高窟在内的诸多景点门外,但是随着一种新型文化旅游模式悄然兴起,上千家文博机构办起了形式丰富、各具特色的“线上游”,极大地满足了游客禁足在家心向往之的当下需求。

其中,颇具特色的“云游敦煌”成为了用户体验最佳的一种小程序,游客动动指尖,就能感受1600多年的敦煌文化之美,让敦煌这一传统文博机构在短时间内迅速圈粉,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今,文博机构正在面临如何更好地面向社会、适应当下的选择与思考,而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的敦煌恰逢其时的给出了答案和启示。

历经千年之久,四大文明交会融合的敦煌壁画,无论是秀骨清像还是雄浑有力,无论是温婉动人还是潇洒飘逸,今天宅在家中的游客,观赏时都能感受到一种心胸开阔,超越世俗的大美。人们在浏览、冥想敦煌壁画时所产生的情绪共鸣,正是千年智慧流入寻常人家的场景定格。

“云游敦煌”小程序把石窟丰富的壁画内容搬到线上,进行分类呈现和深入解读。游客“云”参观敦煌艺术,可以按照艺术类型、朝代、颜色等维度去自行探索,“身临其境”地领略敦煌石窟艺术的风采,感知敦煌壁画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充盈的美学价值。

“敦煌诗巾”悄然走俏

打开小程序,用户每天都能获得一幅“每日画语”,以及专属壁画背后的历史和寓言故事,这不是简单的一幅幅壁画图案,其上融合了古人的智慧妙语,还可以定制主题内容。游客一边观赏,还可以一边标记“想去”,真正去实地参观时,可以着重了解标记过的内容,用线上“翻卡片”的方式快速了解和对照。

如果深入游览,还可以直达“敦煌诗巾”小程序,它是近年来敦煌最为外界称道的一款文创尝试。用户在“敦煌诗巾”上,可以自由选择主题元素,比如著名的第257窟的九色鹿,然后从200多个来自藻井图案细节中挑选元素,完成满意的自主设计后,可以放入数字展览馆参展,也可以选择一键下单,定制成实物纪念品。2018年,这个小程序上线时,一个月时间的用户参与量超过了300万。

此外,还有个名为“数字供养人”项目也作为产品模块整合进了“云游敦煌”。古代敦煌,佛教信徒为莫高窟营造提供经济等方面的支持,他们被称作“供养人”,“数字供养人”借用了这一概念。网友花0.9元就能为抢救壁画捐赠,还能获得一个敦煌“智慧锦囊”。捐助者在社交媒体上的分享,接力扩大了传播范围。

无边界的云上博物馆

敦煌一年接待200万人次的游客已经实属不易,去过敦煌莫高窟的人都知道,为了保护这些文物古迹,大量石窟其实并没有开放。当然,敦煌研究院早在1993年就意识到了这些,开始着手研究数字化壁画,目前已经完成147个重点洞窟的数字化保存工作。

新冠疫情发生后,莫高窟等石窟停止对外开放,“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赶在春节档推出了抢先体验版,将敦煌壁画第一时间成功送上了“云端”。此举不仅吸引了一批向往而不能至的游客,也吸引了那些不了解敦煌的潜在游客。

看似是一个聚集了几千张壁画的“线上展览”,实际上“云游敦煌”已经堪称是一个无边界的云上博物馆,是多元创意传播的集合地与切入口,也使线上“敦煌”与线下实地的莫高窟成为了并行空间,通过数字文保创造出了另一个维度。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