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发展乡村旅游蹚出“特色路”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0-09-17 10:08:57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甘肃文旅人因地制宜发展尽显乡村土气、老气、生气、朝气的乡村旅游,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优势作用,唱响一曲美丽战胜贫困、美好相遇幸福之歌。

“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甘肃文旅人因地制宜发展尽显乡村土气、老气、生气、朝气的乡村旅游,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优势作用,唱响一曲美丽战胜贫困、美好相遇幸福之歌。

擦亮金饭碗,发展乡村游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而且70%以上集中在乡村,广大乡村就是文化的富矿、旅游的天堂。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实施绿色发展崛起战略,省文化和旅游厅用足用活“老天爷”赋予的得天独厚的自然遗产,“老祖宗”留下的独一无二的人文遗产,“老百姓”创造的独具风情的民俗文化,“老前辈”传承的独树一帜的红色文化,坚持以农牧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目前甘肃省已建成30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0个田园综合体,推出60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各市(州)县(区)打造的乡村旅游点、农(牧)家乐、特色民宿等更是遍地开花,全省以乡村度假游为代表的“小旅游”日益火爆,以知名景区游为代表的“大旅游”线路网不断织密、消费链不断拉长,近五年,全省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年均增幅保持在25%以上,2019年游客接待量达1.27亿人次、实现收入达340亿元。

服务大战略蹚出特色路

面对地域广阔、生态美好、民风淳朴,原始纹理保留完整的甘肃乡村,省文化和旅游厅持家国情怀、重人间烟火、助经济发展,在推进乡村旅游方面做到了谋事有担当、干事快半拍、成事创路子。首先把助力农民脱贫致富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主攻方向,最大限度地把政策、项目、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着力改善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累计发展乡村旅游专业村1053个、合作社301个、乡村民宿849家,农(牧)家乐19165户,培训村干部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3.6万人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55.46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同时联合相关省区市成立“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宣传推广联盟”、中国银行“三区三州”支行,开行旅游专列,跨省区开展旅游扶贫协作,走出了一条“以美丽战胜贫困”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同时,省文旅厅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旅游电商推进、百万乡村旅游创客、“全域无垃圾”、“丰收了·游甘肃”等专项行动,谋划实施10个旅游样板村和康县30个旅游重点村等一批大项目,吸引省内外游客来乡村旅游观光、度假、消费,线上线下购买乡村旅游产品和农特产品,带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餐饮住宿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此基础上,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行节上,大力推广营销甘肃乡土文化和乡村旅游,成功举办“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今年将在陇南市康县建成论坛永久性会址,持续讲好中国故事、推介甘肃文化。

探索多模式助推乡村游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省文旅厅积极应对,在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及时把克难制胜的主战场转移到乡村旅游,“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全省乡村旅游异军突起,乡村及民宿成为省内外游客停留和消费的首选地,带动甘肃旅游市场恢复至去年同期的70%以上。今夏,甘肃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排头兵陇南市遭受暴雨灾害,省文旅厅立即组织厅直系统干部职工捐款10万元、甘肃文旅企业家俱乐部捐款88万元,筹集救灾资金200万元,与陇南市和相关部门并肩开展抗洪救灾。

目前,全省已经探索出了景区带动型、城镇依托型、廊道布点型、生态康养型、民俗体验型、农业观光型等6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推出了节会带动、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合作社+农户、旅行社带动、互联网++等经营典范,形成了具有田园牧歌底色、民营民富特色、人间烟火气色的乡村旅游景象;今年,省文旅厅又委托新华社编制发布了具有“风向标”意义的甘肃省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推出“你是人间四月天——甘肃文旅致敬医务人员”健康休养活动、“陇上花开·乡约甘肃”乡村旅游推介、环西部火车游“1+5”推广营销等活动,迅速带热甘肃乡村旅游市场。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