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开发利用兰州本土文化教材让孩子们更多了解家乡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1-01-14 10:30:21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文化是城市的根基和血脉,兰州历史悠久,陈坪乡深沟桥遗址表明,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聪明才智创造了集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于一身的地域特色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根基和血脉,兰州历史悠久,陈坪乡深沟桥遗址表明,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聪明才智创造了集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于一身的地域特色文化。

文化和优秀传统传递下去,民盟兰州市委员会的委员们提出,开发本土文化教材,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兰州本土历史文化、年节礼俗、饮食习俗、民居习俗、方言俗语等民俗文化内容,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增强“四个自信”,培养人文情怀,弘扬民族文化。

委员们在提案中说,开发兰州本土文化教材,旨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反映家乡山水风光、风俗人情、名人名家、家乡变化等文本,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培养心系故土、回报家乡的责任意识,与家乡产生精神上的联系,对促进语文教育生活化、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塑造城市精神、推动文化传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委员们建议,首先可以深入探讨并确定开发哪些本土文化资源。如: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姓氏文化、节日习俗、饮食习俗、民间歌谣、民间游艺及民间故事等。其次可以组织人员研发专题教材,形成一系列校本丛书,使校本课既具有民俗色彩又具有语文特色,加大学生对本土民俗文化和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

委员们还建议,各校可以尝试培养优秀小导游,讲述兰州本土故事,提升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当地民俗活动,把游历参观和实践写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且着力构建融“学、研、做、游”为一体的课程模式与学习模式,全面推进我省教育改革步伐。而面对信息化的时代,更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共享性特点,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共享学习成果,形成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