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五一游客突破1690万,甘肃旅游如何持续发力?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1-05-12 12:03:32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五一”旅游成绩单已出炉,数字是最好的验证:甘肃旅游人次和收入,创造“史上最高”。纵观全省,今年“五一”期间,甘肃全省共接待游客169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4.5亿元,分别较2020年同期增长59.4%和59.7%。

“五一”旅游成绩单已出炉,数字是最好的验证:甘肃旅游人次和收入,创造“史上最高”。纵观全省,今年“五一”期间,甘肃全省共接待游客169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4.5亿元,分别较2020年同期增长59.4%和59.7%。

从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来说:属于甘肃旅游的时代到来。旅游收入方面,兰州旅游一枝独秀,贡献最大。同时,兰州和天水双双迈入全国前30的行列,用发展的眼光看,民众出游热情高涨,随着甘肃景区接待条件改善,各路游客入甘旅游的热情空前高涨。其次疫情过后反弹效应。

01

甘肃旅游为何如此火热?

去年受疫情影响,大家都自觉响应号召,推迟甚至取消出游。如今疫情得控,大家早想放飞自我,为甘肃旅游快速增长做了贡献。甘肃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收入的9%以上,增速也超过了全国旅游收入增速。甘肃何以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呢?

五一期间,甘肃旅游火爆其实早有预料。从目的地热度看,除了上海、成都、厦门、武汉等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今年“五一”假期,西北西南“黑马”频出,西宁、乌鲁木齐、兰州和丁真家乡四川甘孜越来越受欢迎,搜索热度同比分别涨超630%、500%、380%和510%。

而甘肃旅游景点及交通线路成为各方游客查询和下单大热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航空、高铁和高速交通四通八达,自驾游、一日游选择多样。古代的一次旅游可能要持续几个月甚至好几年,如今飞机和高铁早已一日万里。便捷的交通助力,甘肃旅游也必将持续突破!

加长版的“五一”假期,游客消费进一步释放。今年“五一”假期调整为5天,加之五一期间天气晴好,回应了人民对公众假期的需要,带动了旅游市场,出行的人数也随之翻倍。

今年五一小长假增加一天,游客在甘肃人均花费增长明显,也大大增加了游客住宿率,“过夜”是旅游最大的开销之一,游客的停留时间每增加一晚,当地的旅游收入就能增加30%左右,省内各地不少宾馆的价格上涨明显。

02

甘肃旅游的喜

甘肃旅游产品丰富,对游客吸引力十足。历史文化遗迹游、主题乐园游、亲子游、研学游、生态游、乡村游、夜游等形式丰富多彩。80后和90后群体带全家出游,成为五一出行的主力军。

兰州老街和水墨丹霞、天水麦积山和伏羲庙、敦煌莫高窟和月牙泉、张掖七彩丹霞、嘉峪关城、陇南官鹅沟等游客爆满。

与此同时,甘肃各地文旅融合,互促作用增强,甘肃各景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文旅融合趋势明显,产品质量提升明显,比如《敦煌盛典》《又见敦煌》《回道张掖》《天水千古秀》等演出活动生动诠释了甘肃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

游客热衷于选择去一些热门的城市和景区,甘肃借助抖音以及短视频的东风,一度成为了当下的旅游热门目的地,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遇上了网络时代,遇上了短视频的时代,产生了神奇的反应,让千年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活力。

五一期间,乡村郊游赏花、亲子采摘、住特色酒店、乡村民宿、旅游小镇、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产品热度不减,甘肃乡村旅游也持续爆发,采摘时令果蔬,品尝农家土菜,亲近自然,体验田园风光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首选。

甘肃智慧旅游发挥了积极作用。游客通过网络预订车票、门票、宾馆成为主流,大部分景区管理中心均建立了游客高峰期应急预案,通过LED等方式进行游客数量、停车位的提示,加强了高峰时段对游客车辆等的疏导,将游客控制在最大承载量内,实现了客流量提前预测,旅游态势实时监测预警,突发事件可视化处置,极大提高了旅游高峰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提升了游客满意度和舒适度。

从旅游人数和收入排行榜来看,与四川、陕西、重庆等西部城市比,甘肃的收入和人数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毫无疑问,一个属于西部旅游的时代已经到来。

03

甘肃旅游的忧

然而,喜人的数据背后,也存在一定的隐忧。五一假期旅游业尽管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但是其发展前景未必能一路高歌猛进。

甘肃旅游还需要久久为功,我们的景区服务设施差距还非常巨大。目前提全域或者全季旅游还为时尚早。接下来,甘肃旅游需要重点建设打造大景区,按张掖七彩丹霞和敦煌月牙泉景区的标准建设景区。

旅游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有一定的滞后性,全国整体经济放缓,必然会影响到旅游人均消费降低,从而引发旅游增速放缓;酒店业受到民宿业的冲击,其利润下降已成定论;旅行社要向电商付佣金及推广费,旅行社的利润受到进一步的挤压。

受之影响,甘肃旅游企业要生存下去,迭代升级速度必须加快。把握市场、精准营销成为旅游企业发展的必备技能,跨界合作、整合资源发展将成为主流。

譬如景区、酒店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成就了景区在短时间内窜为网红,有效提高景区吸引力;旅行社可以与养老机构合作,推出休闲生态养生游;景区可以与学校等机构合作,推出优质研学游;文化+体育赛事游也将成为行业热点。

放眼当下的旅游投资,新的景区景点以及新的投建项目并没有减少,旅游投资体量继续向大投资、大企业、大项目集中。这种投资结构和增长模式是否健康、能否持续,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甘肃需要继续加快对文旅产业的投入,借鉴上海、广州和成都的经验,加快景区的建设,例如:可以让兰州野生动物园与长隆或者华侨城合作。甘肃要努力借鉴学习,换个思路吸引更多的游客,提供更丰富多元体验参与的旅游项目,也让更多钱留在甘肃。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