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赓续红色精神 甘肃拓展红色文化演艺市场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1-06-03 10:23:39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5月20日,真实再现“时代楷模”——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先进群体治沙造林感人事迹的原创话剧《八步沙》,在甘肃兰州亮相。

QQ截图20210603102049

话剧《八步沙》剧照

5月20日,真实再现“时代楷模”——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先进群体治沙造林感人事迹的原创话剧《八步沙》,在甘肃兰州亮相。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暨甘肃省“建党百年·春绿陇原”百部百场文艺展演的重头剧目,《八步沙》首演获得好评,现场观众被“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深深感染。

今年以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开展文艺展演展播、做热红色旅游、传播现代奉献精神、讲述脱贫故事等一系列文艺惠民活动,向建党百年献礼,用红色精神赓续现代奋斗情怀,不断丰富甘肃省文化演艺市场内涵。

多元艺术形式 展风采亮形象

3月初,兰州音乐厅外一面面宣传道旗迎风飘扬,一幅幅省直属九大院团展板让人驻足欣赏,一场红歌经典音乐会《初心永恒》拉开了“建党百年·春绿陇原”百部百场文艺展演暨省直属九大文艺院团巡礼惠民演出的帷幕。

近三个月以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不断推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浓郁地域特色的精品剧目,如红色题材儿童剧《大豆谣》、陇剧《大禹治水》、花儿剧《幸福像花儿一样》、歌舞剧《达玛花开》《裕固族儿女心向党》、音乐剧《焉支花开》,形成了甘肃文化和旅游演艺市场不断创新、文化艺术遍地花开的新局面。

同时,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通过灵活运用“互联网+演艺”、流动舞台车等形式,开展集中展演和慰问演出,先后组织环卫工人、公安干警、铁路职工、快递小哥、教师、医生、企业职工等一线生产工作者观看演出,不断扩大甘肃优秀精品剧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甘肃文艺整体形象,展现陇原大地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新时代精神。

截至5月底,全省各地共组织开展“建党百年·春绿陇原”文艺展演展播活动284场次,吸引现场观众37.5万人次,部分演出开通网络直播,网络访问人数2620万人次。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还打磨提升现有舞剧《彩虹之路》《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等精品剧目,筹备启动“春绿陇原·黄河之滨”惠民展演活动,为建党百年营造浓厚氛围。

挖掘红色题材 重温红色记忆

“建党百年·春绿陇原”文艺展演期间,甘肃省特别推出了一批以传承红色基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的现实题材、革命题材、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用更具时代特色的表达,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带大家重温党的历史,缅怀峥嵘岁月。

红色题材儿童剧《大豆谣》改编自“活着的小萝卜头”罗力立根据亲身经历撰写的同名纪实文学。它讲述了1940年6月,由于叛徒出卖,甘肃工委副书记罗云鹏和妻子樊桂英以及他们出生8个月的女儿罗力立被捕入狱,就此罗力立开始了她长达六年多的狱中生涯,这是中国革命史上少有的少儿红色革命故事。通过深挖甘肃红色文化资源,重温历史记忆,《大豆谣》以“一个故事、两个时空”表现手法,再现了小力立在兰州沙沟秘密监狱顽强生活、努力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

在《大豆谣》首演现场,剧中原型——罗力立老人和“西部歌王”王洛宾之子王海成也到场观看演出。广大党员干部、学校师生纷纷表示,这是一部讲好党史故事、重温历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的优秀剧目。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三年级五班的带队老师刘金凤表示,这场红色主题剧太有意义了,很多孩子在观看时都感动落泪,对剧中罗力立的童年生活充满怜惜,更明白了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教育了同学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粮食,做一名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努力学习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始终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建党百年·春绿陇原”百部百场文艺展演、红色教育活动工作相结合,以“天天学党史、周周有活动”为抓手,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在具体演艺剧目安排上,不仅有反映红西路军题材的儿童剧《大豆谣》、秦腔《肝胆祁连》、音乐剧《焉支花开》等优秀舞台艺术作品,还有反映在脱贫攻坚中牺牲的优秀共产党员张小娟事迹的音乐剧《达玛花开》等新创排的优秀文艺演出剧目,并持续推动“天天学党史、周周有活动”主题系列活动,使“春绿陇原”成为生动的党史教育课堂。

传承红色基因 讴歌时代精神

音乐剧《达玛花开》以生前任甘肃省舟曲县扶贫办公室副主任的张小娟事迹为背景,讲述了张小娟同志满腔热血奔走在基层一线,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心系群众、无私奉献、不惧困难的拼搏精神和付出生命的可贵品质,是发扬红军精神在当代奋斗历程中的延续。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风沙线长达130多公里,沙漠面积达到240多万亩,治理任务任重道远。经过40年的努力,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带领群众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改写了“沙逼人退”的历史,翻开了“人进沙退”的新篇章,为真实再现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先进群体矢志不渝、治沙造林,实现人进沙退、荒漠变绿洲的感人事迹,《八步沙》创排前期,甘肃省演艺集团相关人员先后到红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八步沙林场等地进行实地采风,为后期提炼加工积累了丰厚的素材。

据甘肃演艺集团话剧院院长刘宁介绍,话剧《八步沙》运用朴实语言讲述了以石满、贺发林、郭朝明、罗元奎、程海、张润源为人物原型创作的“治沙”舞台艺术形象,从治沙的点滴生活故事展开,既有生动感人的故事,又有诙谐幽默的笑点,更不乏令人感动的“泪点”,通过“六老汉”为了生存与沙漠抗争,最终取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筑造了一个时代楷模的不朽丰碑。

除此之外,甘肃省内多地都在积极创作当地红色文化题材的演艺剧目。由张掖市创排的秦腔现代戏《肝胆祁连》,经过3年打磨,已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课堂”,是全面展示秦腔艺术,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优秀成果;由甘肃省陇剧院创排的陇剧《大禹治水》传播了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展现的公而忘私、甘于奉献、以身为度的律己精神,尊重自然的科学精神及中华民族不怕困难、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民族融合的团结精神。还有一些已创排和正在策划的优秀剧目,都在紧扣时代主题,用文艺精品与时代对话。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