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敦煌研究院:保护传承千年遗产 研究弘扬敦煌文化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1-08-20 18:09:59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首站来到敦煌莫高窟,强调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要把敦煌研究院建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首站来到敦煌莫高窟,强调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要把敦煌研究院建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殷切期望,一直激励和鼓舞着坚守大漠的“莫高人”,用智慧和汗水保护传承千年遗产、研究弘扬敦煌文化。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八月中旬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一改往日火爆的旅游场景。位于九层楼南侧的130窟围起围栏,加紧实施数字化保护工作。130窟开凿于盛唐,窟内佛像高26米,是莫高窟的第二大佛,俗称“南大像”。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部长吴健说:“为了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讲话,今年我们加大了数字化的工作力度。现在正在做的是莫高窟130窟,是唐代的、也是莫高窟最大的洞窟之一。目前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石窟的壁画数字化采集工作。接下来,我们要对26米高的大佛像进行三维重建,当今世界上或者国际间这样数字化大型项目,应该说敦煌这个项目也是最大的,所以说任务非常艰巨,但是它的意义非常大。这个做完以后,等于说敦煌研究院或者敦煌莫高窟这个遗产地或者石窟群的主要洞窟的数字化都做完了。”

莫高窟130窟的数字化保护工作于今年3月份启动,到目前已采集图像十万张,预计年底才能完成前期采集工作。除130窟外,敦煌研究院同步推进的还有瓜州榆林窟的6个洞窟、庆阳北石窟寺的165窟等重点洞窟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即将实施天水麦积山石窟133窟的壁画数字化,同时正在为张掖金塔寺、马蹄寺的石窟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如果说“数字敦煌”项目实现了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那么2020年底通过验收并正式投运的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多场耦合实验室则推进了敦煌文化遗产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的转变。

位于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东侧的多场耦合实验室占地1.6万平方米,外形酷似微缩版的数展中心,主要分为夏季仓、冬季仓和风雨仓。可以模拟零下30摄氏度到60摄氏度的温度,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九十的相对湿度,以及风、雨、雪、光照等一年四季的各种气候条件。作为我国文化遗产领域首个多场耦合实验室,敦煌研究院首次将仿真与模拟试验技术成功引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

敦煌研究院遗址研究室科研人员刘晓颖说:“多场耦合实验室模拟环境能够覆盖我国绝大多数的文化遗产,多场耦合实验室具有时间可控、条件可重复、变量可控、数据精确,并且能够进行足尺模型试验等优点。现在我们正在开展的是多场耦合下土遗址劣化过程及保护技术研究,这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利用多场耦合实验室研究风雨雪、日照、温湿度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土遗址的裂化过程,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加固措施。”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两年来,敦煌研究院大力弘扬莫高精神,全面推进敦煌文化保护研究弘扬工作。成功申报并开展“墓葬壁画原位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多场耦合下土遗址劣化过程及保护技术研究”“丝路文物数字复原关键技术研发”等多项国家文化遗产领域重大项目,积极推进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并已完成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目录数据库;在全国十多个省区开展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文物数字化设计施工项目;积极申报并开展“敦煌中外关系史料整理与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出版《敦煌艺术大辞典》《俄藏敦煌文献叙录》等学术专著10余部,院刊《敦煌研究》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敦煌艺术大辞典》获提名奖。

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敦煌研究院视察的时候,特别说要把敦煌研究院建成文物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敦煌研究院提出了‘一规划一基地两中心’的长远的发展规划。我们要团结全国的,国内、包括国外的学者,共同来把敦煌学搞好,特别是推动敦煌学在世界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