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兰州涵养文脉 悠久文化“活起来”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1-09-17 12:05:37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州市黄河治理兰铁泵站项目点,了解黄河治理和保护等情况。

下载 (11)

市民漫步在慢生活休闲廊道上。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供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因河而生、因河而兴。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州市黄河治理兰铁泵站项目点,了解黄河治理和保护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习近平总书记还称赞“黄河之滨也很美”。金城儿女精神振奋,倍感自豪!

两年多来,全市上下干群一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责无旁贷的精神、义不容辞的担当,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保护利用好黄河兰州段生态空间,建设美丽黄河之滨,着力做好“黄河文章”,讲好“黄河故事”。

一河贯东西,文脉流古今。金城兰州与黄河相互守望,在新时代的春风里,开启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涵养文脉 悠久文化“活起来”

白塔巍巍,水车悠悠,铁桥横卧,游船穿行……浩浩荡荡的黄河从金城穿过,把积淀上千年的黄河文化“浇灌”进这片热土,激活了一条条属于兰州自身独特气质的文化脉络。

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古遗存文化,以羊皮筏子为代表的水运文化,以黄河大水车为代表的传统技艺文化,以太平鼓舞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以兰州牛肉面为代表的特色饮食文化,以“天下黄河第一桥”的中山桥为代表的桥梁文化……多元文脉的交织交融,铸造出一颗颗镶嵌在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文化是城市的“魂”。

从父辈手中接过“划锨”的马建华知道,多在黄河上划一天羊皮筏子,父辈们“筏客子”的文化记忆就会多留存一天。

“我们家的孩子,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已经会趴在羊皮皮胎上玩了。”今年63岁的马建华笑着说道,“我们一家就住在黄河岸边,祖父、父亲都是‘筏客子’。他们那个时候可和现在不一样,上百个载着瓜果蔬菜的筏子汇聚到雷坛河的码头,紧接着就进入兰州的市场,每天黄河上拉人、拉货的筏子来回穿梭,特别壮观。”

如今,曾见识“羊皮筏子赛军舰”的少年,已成为兰州“筏客子”中的老一辈,而且马建华做筏子、补筏子的手艺也是“筏客子”中的佼佼者。

“剥皮、脱毛、打眼、扎口、灌油、吹气、压形、晾晒……一整套工序下来得花半年工夫。”马建华顺手解开一只羊皮皮胎的“一只脚”,补吹了两口气,“我们‘筏客子’吹起一只皮胎只需要五六口气,这都是常年练出来的肺活量。刚做好的皮胎也需多放一年,才会更结实更耐用。”

抚摸着羊皮筏子上的一个个皮胎,马建华也担心,随着“筏客子”们年纪越来越大,这门技艺是否会失传?

兰州“筏客子”中的“年轻”一辈——42岁的牛强有着同样的担忧。今年,他决定将羊皮筏子的制作方法全部通过视频记录下来,“我想通过自己20多年的经验,完完整整地把羊皮筏子的制作过程拍出来。”

羊皮筏子、黄河大水车、兰州雕葫芦……这些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韵味。

“兰州水车园临近黄河母亲雕塑、中山桥、白塔山公园,集合了多个非遗旅游体验项目,外地游客可以一站式‘打卡’体验兰州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兰州市水车园管理所所长周文革说道,“今年,我们全面完成了对老旧水车的更新,优化码头空间布局,同时加固改造河堤护栏,提升公园绿地品质,努力放大文化品牌效应。”

千年文脉,如何像黄河一样奔流不息、活水不断?

“我们深入挖掘兰州深厚的黄河文化积淀,把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的建设作为大工程、大产业、大民生来抓,对沿河10个主题公园进行了改造提升,打造最美滨水景观长廊,兰州黄河风情线上不断增绿、添花、加彩;积极做好保护、传承、弘扬三篇文章,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文串景,以景兴文,努力把兰州建设成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区,使‘丝路明珠’‘山水名城’焕发出新的璀璨光彩。”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马真胜说道。

日前,兰州市制定《兰州黄河之滨高质量发展规划》,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建议,统筹规划黄河兰州段水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文化旅游提升工程、航运能力提升工程等。围绕兰州的历史、现在与未来不同阶段的文化风情,规划了“黄河‘遗珠’、活态传承”“金城之夜、兰州音乐季”“无限创意、玩美夜间”等一批沉浸式、互动式的创意文化项目,以数字光影、VR等智能技术让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现代文艺“活起来”。

治理水脉 筑牢屏障保安澜

依水而生,因水而兴。

母亲河温柔宽广的胸怀哺育了一代代金城儿女。

走进黄河西固段,雄浑壮阔的黄河水在这里焕发出更加从容豪迈的气质,在层层山峦环抱下浩浩荡荡翻滚向前。绵延数十里的水源涵养林郁郁葱葱,鲜花点缀,飞鸟嬉戏,一幅宁静宜人的生态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这里是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好的水质,是幸福生活的保障之一。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划分为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沿河道总长度23.8公里,总面积57.26平方公里。作为兰州主城区单一地表水源,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任务艰巨。

“以前这里可不是这样子。”兰州市西固区柴家台村53岁的村民柴可雄告诉记者,“那时候,黄河南岸不远处就是109国道,小摊子、小餐馆、修车铺开了一路,货车乱停,尤其是建筑垃圾特别多。北岸这边就是我们庄子,村民保护意识也不强,生活污水要么浇地,要么乱倒,很多都流到黄河里去了。”

为保城市供水安全,兰州市付出了巨大努力。

2013年,兰州市政府拨付水源地保护专项资金6780万元,对水源保护区进行了彻底清理整治,共搬迁木材经营户25户,拆除住宅9户、企业13家,拆除房屋面积共计1.13万平方米,设置围栏5200米,实现了一级保护区封闭式管理。

保护水源、优化水质是一项长期工程。2015年至2020年,兰州市花大力气强化水源地环境保护,陆续实施了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和兰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重点实施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水源涵养林建设、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河道修复、保护区标识建立及维护、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咸水村生活聚集区生活污水处理建设工程等。

通过对水源地内的庄浪河、咸水河、甘沟、马泉沟、咸水沟等进行生态修复,最大限度削减了进入黄河的污染源,使水源地水质保持或优于Ⅲ类标准,树起了一道黄河水源的绿色屏障。

兰州市生态环境局西固分局推进水源地涵养林建设,遵循生物多样性和适地适树、易维护的原则,采取带状与块状混交相结合的方式,沿109国道种植香花槐、泡桐、红叶李、国槐、旱柳等乔木1.12万棵,河滩地、边坡及涵养林下种植柽柳、紫穗槐、沙枣、苜蓿等。

“我们通过防护林带、涵养林、生态护坡的建设,减小了降雨径流对保护区的冲刷,降低了人为活动对水源的影响,起到了调节改善水源和水质的作用,建成了一个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的水源地保护区。”西固区水源地保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攀介绍道。

为保一方水脉生生不息,兰州市对黄河干流、江河支流、中小河流、河洪沟道进行了分层次系统治理,已全面完成了总投资16.8亿元的黄河干流(兰州段)防洪治理工程,累计治理河道54.1公里。

同时,兰州市大力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城区内涝防治、实施城区四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扩建项目,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持续深化水土保持及小流域综合治理。

据兰州市水务局局长冯康斌介绍,目前兰州市已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体系,将全市8条主要河流、253条洪水沟道、23座水库、51座中型以上淤地坝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范围,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凝心聚力管河护河,让黄河水更清,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打造商脉 擦亮城市新名片

流经6个县区、绵延151公里,滔滔黄河曾灌溉金城沃野保丰收。如今,坐拥丰富黄河文化资源的兰州,正在奋力书写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今年“五一”小长假,兰州黄河楼、兰州水墨丹霞景区都迎来客流高峰,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感受黄河魅力。黄河楼上利用3D投影科技手段打造的《大有兰州》光影秀,为兰州市民和各地游客奉上了一场异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近日,2021年第三届“乐动金城 声醉兰州”百日千场音乐展演活动在黄河游船上拉开帷幕。这次展演活动在黄河之滨布设10处景观舞台,兰州本土民谣乐队唱起一首《你好兰州》,唤起乡愁,以声共情。

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经济与生态,在黄河包容豁达的胸怀中奏出了一曲和谐动人的发展之歌。

由兰州黄河生态旅游开发集团推出的“悠游兰州”项目把兰州水墨丹霞景区、兰州黄河楼景区等与市域周边20多家景区串联起来,打造了多日程、多线路、多体验的旅游项目,推进兰州旅游从“一日游”向“多日游”,从“过境游”向“深度游”的蜕变。“夜游黄河”精品旅游产品,让各地游客可以乘着晚风坐游轮,观赏黄河两岸流光溢彩的美丽夜景,品茶听曲惬意休闲。

“‘旅游+演绎’是基于黄河之滨旅游现状及业态的重塑和创新,很受市场欢迎,后续我们将继续以市民游客需求为本,多元创新,继续推出适合兰州黄河之滨特色的具有‘裂变’效应的‘旅游+’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擦亮城市名片,助推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兰州黄河生态旅游开发集团有关负责人说道。

今年,兰州市七里河区全面实施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文旅产业重点项目,以黄河母亲、水车园、小西湖公园、华夏文化博览园、简牍博物馆、四库全书馆、兰州老街、黄河楼、万达茂、奥体中心为支撑的滨河路都市文化旅游产业带正在形成。

西固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关山森林公园、河口古镇、达川三江口湿地等资源禀赋,全力推动旅游业快速崛起,今年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游客327.09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4.8亿元,强大的生态红利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承载厚重文脉,保护黄河安澜,金城兰州始终怀抱着敬仰之心,努力将黄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奋力擦亮“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城市名片,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