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构建甘肃沿黄多极化发展战略布局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21-10-15 10:50:35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科学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思路、目标、战略和政策问题,其中,对黄河流域的空间布局和发展动力格局问题,做出了非常细致的战略部署。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科学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思路、目标、战略和政策问题,其中,对黄河流域的空间布局和发展动力格局问题,做出了非常细致的战略部署。依据《规划纲要》,结合黄河甘肃段的基本区情,甘肃需要将空间布局与发展动力格局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实施甘肃“三带四区六极”的多极化发展战略布局。

“三带”:指黄河甘肃段的沿黄生态屏障带、沿黄生态产业带、沿黄文化旅游带。“三带”的布局要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布局思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将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协同推进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保证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实现。在建设沿黄生态屏障带上,要集中规划和建设玛曲黄河首曲湿地国家公园、甘南藏区大草场、沿黄森林保护区、黄河支流生态区、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区等。在建设沿黄生态产业带上,要加大对水源涵养林建设区的封山禁牧、轮封轮牧和封育保护力度,促进自然恢复,因地制宜地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飞播造林等多种措施;深度挖掘沿黄流域的各种生态资源,发展形式多样的生态产业,如生态农业、生态牧业、生态林业、生态城镇、生态园区、生态村落,建设多极化的生态产业链。在建设沿黄文化旅游带上,要突出甘肃黄河流域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建设黄河首曲湿地旅游区、甘南草原生态旅游区、临夏生态文化旅游区、黄土高原文化旅游区等,打造甘肃独有的湿地旅游、石林旅游、黄土旅游等品牌。

“四区”:根据甘肃黄河流域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生态特征、文化底蕴、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发展状态等,按照“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以水资源、水生态、水战略和水政策为核心,建设多层次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水源涵养区、森林成长区、草产业基地、灌木林区、河道综合治理示范区、水产培育区等。将整个甘肃黄河流域区分成四个生态建设重点区域:陇东生态区,包括庆阳和平凉地区等,重点是实施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方案,建设六盘山生态屏障区,增加水库水坝,加强雨水蓄积能力,大力植树造林,发展灌木和林草,进一步提高植被覆盖率,固沟保塬,减少水土流失;陇中生态区,包括定西和白银市以及兰州市的部分地区,以林草绿化为重点,发展适宜的林地和草地,建设节水社会,打造具有甘肃独特优势的半干旱和干旱生态试验区;陇南生态区,包括陇南和天水市的部分地区,主要治理山地、渭水和西汉水流域生态圈,提高林草覆盖率,大力发展林果和林下经济;南部生态区,包括甘南和临夏地区,主要以保护水源、草原和治理山地生态为主,坚持草原轮牧,支持人工种草,建设高质量大城市(兰州市)水源供给区,全面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和管理措施。

“六极”:依据《规划纲要》,按照“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政策要求,主要打造“六大产业增长极”,做好甘肃的“黄河产业”文章,为甘肃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培育多极化经济增长极奠定良好基础。一是打造甘南临夏草食畜牧业产业增长极。扩大肉牛、肉羊、草鸡和草兔养殖规模,引进先进品种,增加舍饲养殖量,公司化运作,提高加工和出口能力。二是打造陇东梯田产业增长极。将该区域的梯田有计划地改造成高标准梯田,发展梯田种植、梯田养殖、梯田草业、梯田药材、梯田蔬菜、梯田企业、梯田果园等。三是打造陇中干旱农业产业增长极。重点发展适宜旱区的精致农产品、畜产品、林产品、药产品、调料产品、苗木产品和温室农业等。四是打造沿黄高效农业产业增长极。重点是临夏灌区、洮会灌区、兰州灌区、秦川灌区、景泰灌区、白银灌区,用更加实惠的政策支持各种节水高效农业发展,培育精品优质农产品主产区。五是打造沿黄多元化旅游产业增长极。重新评估甘肃沿黄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价值,以打造国际和国内著名旅游大省为目标,改造提升原有旅游景区的档次和质量,促进旅游与文化和生态高度融合。六是打造沿黄城镇产业增长极。重点是围绕中心城市、县城和建制镇等,规划建设特色鲜明的城镇,如旅游城镇、避暑城镇、文化城镇、生态城镇等。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