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中国高考报告(2023)》出版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 时间/2023-01-13 08:57:00

《中国高考报告(2023)》 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 编 徐尚昆 杨汝岱 郝保伟 执行主编

  近日,由《中国高考报告》编委会编撰的2023年度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2023)》(以下简称本报告)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即将面向全国发行。

  《中国高考报告》编委会核心成员来自国内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系统研究高考政策、高考改革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转型,全面总结高考综合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成效,重点分析2022年高考实践的命题要点、试卷特色与发展趋势,深入解读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特征及高考的考查内容及考查要求。本报告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一线师生准确把握高考改革方向、深入理解高考核心功能、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2年,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之年,是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之年,也是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奋进之年。截至2022年,全国29个省份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其中,前三批14个省区的新高考已平稳落地。第四批7个省区(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的新高考将于2024年落地,第五批8个省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的新高考将于2025年落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成为高考命题和内容改革的实践指南,高考命题底层逻辑发生深刻变化,继续深化从“考知识”向“考能力”的转换,进一步加强对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的考查,积极引导创新人才培养培育,提高我国自主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能力和水平。以高考综合改革为核心的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推动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最重要的动力源泉。

  本报告从七个部分(包括总报告和六大专题板块)分别讨论了2022年中国高考改革的政策背景、命题特征、教学改革、招录情况、社会影响和评价体系,系统讨论高考综合改革下的政策走向及应对策略。

  第一篇总报告为奋力谱写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包括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三方面内容,揭示以高考综合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推动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第二篇政策篇为高考政策解读,系统阐述了2022年新高考内容改革的政策方向,剖析高考命题的基本特征、考查重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突出创新人才培养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对以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等为代表的关键能力的考查,增强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与创新性,选拔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

  第三篇命题解读篇为高考命题分析,结合2022年高考命题的具体案例,分别从语文等九大学科深入探讨2022年高考试题所贯穿的“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的重要线索,综合阐释高考命题的宏观趋势,深入探讨高考命题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

  第四篇教改篇为教学改革经验总结与剖析,强调新高考改革的引领作用,着力展示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发掘教学创新的有价值经验。

  第五篇升学篇讲解了2022年高校招生工作稳步推进的前提下,高考综合评价改革深入实施,新高考范围不断扩大,多渠道、多路径、合理科学的招生录取体系进一步完善的情况。

  第六篇影响篇通过规范的实证分析,展示了改革开放40余年来高考以及以高考为核心的教育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实证分析表明,以高考为导向的教育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和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内在动力因素。

  第七篇评价篇系统解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未来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着力点和要求,准确认识“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考查要求和命题规则,全面把握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特征和内在逻辑。

  据了解,《中国高考报告》已连续出版五版。与此同时,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还研究出版了《高考评价体系解读(2023)》《高考政策与命题解读(2023)》《高考试题分析(2023)》,均紧扣“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题理念,围绕核心价值、关键能力、情境载体三条主线对高考试题进行深入、系统解读,彰显高考命题从“考知识”向“考能力”的转变,凸显关键能力在高考命题和备考中的重要地位,坚持创新人才培养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相关专家认为,《中国高考报告》系列丛书紧扣高考改革政策方向,扎根中国高考改革实践经验,系统研究高考政策、高考改革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转型,全面总结高考综合改革实践成效,对于引导创新人才培养培育,助力教育关键规则资源均等化,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